时间:2015-08-09 16:28来源: 作者: 点击:次
4月8日,在34个申报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中,我市在评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0个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未来三年,我市将在十堰城区建成一个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样板。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如何建好这一兴市利民的“地下生命线”?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住建委相关人员。
十堰为什么要建地下综合管廊:十堰地下管线多达23种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宏根形象地介绍说,地下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神经”和“生命线”。目前,十堰城区地下管线多达23种,涵盖给水、排水、、热力、通信、电力等,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问题:市属公用设施与东风公司公用设施并行
由于十堰因车而兴,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市属公用设施和东风公司公用设施并行的两套地下管网系统。李宏根告诉记者,虽然地下管网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政企二元管网系统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两套管网系统独立建设、独立运营,其结果不仅浪费管线资源,占用更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增加管网运行维护成本和维修难度,而且还增加了管廊建设和管线入廊的协调难度。
李宏根说,目前,十堰城区地下管线种类多,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各类管线无序布局,竞相争夺有限的地下空间,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城市地下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日趋频繁、城区道路不断被开挖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和财产浪费,也阻碍了城市的有序运行。而现有综合管廊老旧、设置和运行不规范等,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起步:人民路综合管沟是综合管廊雏形
早在1999年,为解决中心城区最繁华的一条主干道(人民路)各类管线无序排列和维护困难等问题,我市率先在人民路两侧的人行道下修建了十堰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沟,将排水系统、电力系统、供水、供热、供气系统全部纳入管沟内。虽然这条管沟断面尺寸只有1.5米×1.8米,并不符合现行规范各类管线之间的净距要求,但正是这条综合管沟使得人民路变得井然有序,十几年来保证了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行。这条管沟作为十堰综合管廊的最早雏形,一方面让城市管理者认识到综合管沟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管线统筹布局、未来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维护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市在修建改造路、路、东环路、发展大道、京东路、中岳路、林荫大道等道路时,结合道路排水等问题,又设置了不同尺寸断面的地下综合管沟共38.23公里,将电力、、给水等管线敷设在管沟内,同时兼顾道路排水功能。
十堰怎样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采取PPP模式建设地下管廊
根据我市申报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方案所述,未来三年,我市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导向,紧紧围绕保水质、促转型、惠民生三大重点任务,以推动城市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分析城市特征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网体系,整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和运营。
通过3年的努力,我市将构建重点地区功能完善、可靠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廊骨架网络,完善开发、建设、运营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建成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和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
内容:重点建设13个示范项目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我市重点在新城区、旧城改造核心区和重要工业区三类重点片区,构建地下综合管廊干线、支线和缆沟三层次有机衔接、成网成片、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网络。
在建设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上,结合新区规划与建设,在重要道路建设时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新城区内遴选2个示范项目,服务区域包含长岭新区、安阳科教产业区等。
在旧城改造核心区示范项目上,涵盖区域有东岳路片区、柳林路片区、凯旋大道南片区、人民北路片区、汉江南路片区、熊家湾片区、石家沟片区、路以及北京路沿线居民生活密集区9个试点项目,共计新建、改造管廊长29.53公里,建设管廊类型包含干线、支线管廊。
重要工业区的政企二元管廊整合项目。针对十堰城区特有的“一城两网”二元管网体系,建设政企二元管廊整合示范项目。在重要工业区新建综合管廊,将城市管线与东风公司管线整合在综合管廊内共同敷设。该管廊除布置输送主城区热力、电力、通信主线外,还服务本片区包括十堰工业新区和驼鞍沟工业园等,合计新建综合管廊总长9.34公里,建设管廊类型为干线管廊。建设内容包含主体工程结构和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廊内各管线安装建设。在郧阳新区和老城核心区各设一个控制中心。
目标:三年内将建成地下综合管廊
按照13个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的实施计划:2015年基本完成试点项目3个,包含石家沟、林荫大道及火箭路;2016年完成试点项目4个,包括沧浪大道、金龙大道、北京路和浙江路;2017年完成试点项目6个,包括林荫大道一号线、建设一路、凯旋大道、汉江路、人民路和柳林路。
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指标,以百年工程为标准。结合十堰城市特征,为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日后管理,根据各试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需求设计相应标准断面,纳入管线包括供水、雨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中水(预留)8种,并对通信、电力等未来需求进行预留。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和支线,按适当超前的原则,配备完善的消防、通风、监控等设施,设置人行和人力架子车检修通道;对于缆沟,结合我市多年行之有效、低成本的综合管沟经验,浅层敷设。
效益:建地下综合管廊好处很多
市城建档案馆和地下管线管理处主任李育三介绍,当前我市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和高品质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期,为保水质、促转型、惠民生,现有公用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亟需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提升公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建设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打通“地下生命线”,对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整合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网体系、推动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创新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待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入运营后,从经济方面来看,可以降低管线更新和维修成本,节约路面开挖和修复费用,提高资源能源输送效率,减少施工占道造成的交通损失,降低管线生命周期内总费用;从社会效益来分析,可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减少城市路面反复开挖,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延长管线寿命,提高服务能力,减少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纠纷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从环境效益方面来看,能降低管网漏损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美化市容市貌,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碳汇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国际上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建设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省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城市面貌、保障城市安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地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综合管廊。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国内第二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信等市政管线。1994年,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国内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之后,深圳、苏州、沈阳、青岛、南京、珠海等地陆续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超前:在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综合管廊。截至目前,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综合管廊网络。此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汉堡等欧洲城市也相继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到1992年,日本已经拥有综合管廊长度约310公里,而且在不断增长中。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综合管廊。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地下综合管廊。其它如斯德哥尔摩、巴塞罗那、纽约、多伦多、蒙特利尔、里昂、奥斯陆等城市,都建有较完备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以上据新华网)
国内主要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经验
深圳:百年地下基业
深圳市光明新区于2008年率先编制完成共同沟详细规划,历时三年建成首期8.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该项目已成为深圳乃至国内规模化建设共同沟网络的典范,也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色新城”的重要成果之一。该项目投入使用后,马路被频繁开挖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地下蜘蛛网般的管线被集中在同一根管内,不仅改善了环境、节约了空间,更方便了管理。同时,延长了各类管线使用寿命,这一项目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百年不落伍的“地下基业”。
浑南:能观光的地下管廊
2012年,沈阳市浑南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并投入运营。浑南新城综合管廊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有效杜绝了城市“马路拉链”的顽疾。
浑南新城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建设总长度约32公里,一期建设20公里。这些管廊位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地下,施工和后期的改造工作可在绿化带内进行,减少了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管廊的建设采用了预制管道和现场浇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先在沿街的一侧绿化带内挖掘“大深沟”,然后将这些在工厂事先生产好的预制管道放入沟中,接着对局部地区的连接处采用现场浇灌的方式完成。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节约时间、降低成本,还使得管廊更加结实。管廊内分别由地下廊道、管线接出口、通风口、投料口、变电设备连接段、管廊交叉口、市民参观厅和控制中心等部分构成。其中,地下廊道基本成正方形,高2.4米,宽2.6米。地下管廊建成后,浑南新城内的220千伏空港、横穿浑南新城的66千伏浑桃南北线、66千伏安顺和于山变电站均“搬迁”于地下,浑南新城的空中再也看不见高压架空线路。
在管廊中段,开辟出一片较为开阔的区域,楼梯直接连通到地面,这是为市民开设的参观室。参观室大约50平方米,每次可容纳30人,与管廊中间隔着一块10米长的玻璃,市民可以隔着玻璃观看管廊内部结构和工人们如何作业。
横琴:全新管理模式
2013年底,珠海市横琴新区历时3年6个月建成了现代化的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系统,该项目管廊总长33.4公里。横琴综合管廊是全国目前所有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投资量最大的工程。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为横琴新区腾出近40万平方米的土地,这笔巨大的生态财富远远超出了建设投入。
为保护好这笔开创性的财富,横琴新区在国内没有任何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开始了新探索。决定在综合管廊管理工作上,由投资方负责按照“硬件建设一流、软件服务一流”的标准,研究制定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管廊运营管理模式,并且明确了综合管廊的管理主体。这标志着横琴新区正式告别传统市政管线分线管理模式,走向综合管廊实施物业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横琴新区又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横琴新区市政公用设施养护考核办法》,明确综合管廊养护责任、质量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