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5 09:17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次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协同发展五年间,非首都功能疏解得怎样了?
新华社记者任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协同联动,开启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去存量、控增量,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
动物园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完成撤并升级和外迁,天意等批发市场实现关停……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北京市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累计疏解提升台账内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
“推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关键之举。”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
去存量,解决当前问题;控增量,谋求长效之举。
北京市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并两次修订完善,严把新增产业准入关。
截至2018年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16万件,批发零售等限制类行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下降明显。
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强化首都功能腾出了空间,为优化首都城市布局创造了条件。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创产业等新设市场主体保持活跃态势。
顺民意、惠民生,百姓分享协同红利
明城墙下,春寒料峭。不少市民利用周末时间来到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侧绿地休闲健身。
作为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这片绿地是北京拆违腾退的缩影。2018年,北京拆违腾退土地6828公顷,1683公顷腾退土地实现了“留白增绿”,建成城市休闲公园28处、小微绿地121处,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0%。绿地在市民生活中正变得触手可及。
通过疏解,原来过于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既从空间上均衡了布局,又惠及更多百姓。
始建于1878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的综合性医院。自2015年起,潞河医院与大厂县人民医院等组建医联体,启动“互联网+”模式的专科医联体建设,大大缩短了“通武廊”(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时间。
“通州区永乐店镇一位患者胸痛到社区就诊,经120中心转至我院急诊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全程只用时78分钟。”潞河医院院长纪智礼说。
强协作、促协同,疏解政策体系加快建立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先河,解决了药企迁出后需重启审批程序的难题,不但缩短了企业投产周期,也加速了园区转型升级。
五年来,北京市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全方位、多层次的疏解政策体系,进一步清除了协同障碍。
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带动下,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
机制创新没有终点。刘伯正表示,北京将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更加讲究方式方法,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下一步,北京将以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城市副中心为契机,加快建立通州区与北三县规划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和经常性工作会商机制,使居住在北三县、就业在北京的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缓解潮汐式交通拥堵,促进职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