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钟 伟
成家立业,结婚买房。在大多数人眼中,买房已被视为必然,渗入到每个家庭柴米油盐的生活中。然而,对于在一线城市辛苦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房价节节攀升所带来的更多是可望不可即的嗟叹与无奈。
没有足够的钱买房,或者不符合购房政策条件等问题深深困扰着想扎根于这座城市的他们。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之下,一些年轻人开始放弃买房的想法,选择租房,或者回归家乡,放弃大城市的梦想。近日,就年轻人买房话题,乐居记者采访到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以下内容为采访记录。
(有删改)
记者:您觉得现在在北京市场上买房子,是买五环以内的房龄老的,还是买五环以外房龄新的,因为现在价格差异也不是很大了。
钟伟:如果能买五环内的肯定不买五环外的,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肯定是买房龄新的而不买房龄老的。第三,肯定是要看公共服务,比如说教育医疗好的。对于年轻人来说,临近市区的二手房肯定是比远郊的新房要好一些。
记者:您会建议现在的年轻人买房吗?
钟伟:建议啊。我永远都建议买房。
记者:可是年轻人现在自身能承担的能力可能没有那么高,不得不想办法赚钱,或者用父母的资源。
钟伟:按我的理解,我永远建议各位买房,原因特别简单,第一个,什么是家。所谓家,就是你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时间,付出了情感。如果你在城市当中没有自己的一套房,你永远不会认为这个城市你融入进去了,你永远认为你是漂在这个城市,因为你没有一个投注感情的地方。同时,家也是你个人性格的写照。所以家承载着你的感情,承载着你的整个成长的寄托。家是重要的,有家肯定要有个房子。跟这个房子买完之后,涨到天上掉到地下,可能关系还不是特别大。当然最好的是,买完之后它涨不跌,但如果他跌了你也只能认了,只能说我生不逢时,生在这样一个高房价的年代,以至于倒霉得买了一个泡沫房,但当时我们谁也不知道啊。所以如果你没有房子就没有家,至于买不买第二套那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个就是你承受能力的问题。我之前讲过,北上广深300万起,一年涨百分之五就是15万,我们哪能想象,如果我们的收入赶不上房价该怎么办。向父母勒索,这就意味着,可能大多数你的父母并不是住在北上广深,而住在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城市,那就意味着小城市的财富跟随你流向了大城市,小城市的财富就更少了,未来的希望就更小了,大城市的房价就更高了,因为你自己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的时候,还动用了父母的储蓄。
记者:您是建议年轻人应该在自己家乡买房吗?
钟伟:不是。我只是说,讲一个客观的事实,我没有应然的概念,我从来不讨论什么是应该的,我只是说什么是可能的。动用你父母的储蓄在北上广深买了房,那也挺重要的,因为这样你可以在北上广深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的机遇。但在北上广深,你仍然需要打拼,开销也挺大,因此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群,他对于痛苦的忍耐是更大的,他对于等待的漫长是有心理准备的,同时北上广深也为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也许在北上广深,经历了十年漫长痛苦的挣扎,你可能脱颖而出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在小城镇,假定你能够在小城镇付出你能在北上广深一样的努力,也许你也能取得成功,但在小城镇,大多数人的意志可能就稍微放松了一点,那你可能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甚至小城市也没有提供这么大的舞台让你能够杰出到那种程度。
你在北上广深买房成家或者动用父母的储蓄,这仅仅表明你对于自己的未来有非常高的high expectation。如果你对于自己的期望值不那么高,也许你就不会来一线城市。这都挺好的,都没有对错。你回到小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压力,也能够跟父母生活在一块,生活得更惬意,更舒适。你在大城市,天天人不人,鬼不鬼,但你有一个梦想和野心,也挺好。所以我从来不同情那些在大城市挣扎的人,我也不羡慕在小城市优哉游哉的人,因为每一个人在目前所选择的生活,就是他最好的生活。
记者:您刚刚还建议年轻人买房?
钟伟:所以我仍然建议年轻人买房,买到哪儿不关我的事。
记者:那您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
钟伟:原因很简单。你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有一个家,需要有感情的依托和付出。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负担不起高房价而选择租房,有的年轻人决定一辈子租房。
钟伟:那也可以,没问题。
记者:一方面,您建议年轻人买房,但年轻人无力支付也是事实。如何看待?
钟伟:他可以在小城市买房。如果选择在大城市买房,那就意味着你对自己有梦想,你剥削了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甘愿被你剥削。这是一个私人话题,属于私人选择,不是公共话题。你在哪儿买房,买不买房不关我的事。你怎么生活也不干我的事,因为这全部是私人话题。如果一个学者跟你介绍私人话题怎么最优化,他就侵入到了你的隐私领域,而我们不讨论这些。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