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华元
2015年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国有企业利润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国有企业如何在下行的经济压力下实现盈利、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在两会期间表示,中建三局向高端提升、向投资转型、向海外拓展,寻找企业新的进步空间,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在陈华元看来,要让企业在新的考验中取得突破,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根据目前的大势,我们有两轮驱动。”陈华元介绍道:“一是我们要向高端提升,从一个传统的中国房屋建筑企业向一个高端的建造商去转型,我们要和一般的企业拉开差距、错位经营,放弃中低端市场走高端,国内的9座超高层建筑中有8座都是中建三局承接的;二是我们要向投资转型,通过投资形成新的市场空间。”
陈华元表示,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如果只走原来的房屋建筑施工的老路,可能视野就会变小、空间就会受到局限,现在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来拉动,企业本身就在转型。
我们了解到,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投资本身有回报,另一方面还能拉动建筑板块,通过BOT、PPP这类投资使公司业务领域扩大,形成新的盈利点。通过投资房地产,原来仅是施工方的中建三局转型为既是投资商又是建造商,“十三五”期间中建三局还要加快发展房地产投资,主要走中高端的开发路线。同时,通过投资新型节能环保产业,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我们中建在工厂里把房子造好后拿到工地上拼装,现场就不会有噪音、粉尘污染、水资源的浪费等环境资源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投资投产了,今后将加大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陈华元说。
此外,目前城市垃圾越来越多,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会造成二次污染,比如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填埋会造成水污染、土地污染。中建三局也看到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市场蓝海。
据介绍,中建三局将垃圾归类,在经济产业园里把垃圾制成环保产品。“进来是垃圾,出去是产品,成为产品的同时还消除污染,彻底解决了垃圾在城市的二次污染问题。”陈华元说:“这方面我们准备在未来两年左右时间投资十个亿,建成产业园,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生产能力。”
此外,中建三局在进行和建筑相关的矿产开发时,更注重绿色开发。建筑业要用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的石子要去山上开采。据介绍,以前的开采是凌乱的、无章的、自生自灭的方式,开发的时候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达不到可持续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去投资,和地方政府合作,对矿石有效利用。我们通过绿色开发、节能生态处理,既有利于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又能实现对矿产的综合利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广PPP模式的背景下,中建三局在投资方面也积极探索PPP模式。
“在武汉有一个火车站的地下空间,我们就是运用PPP模式和当地政府合作运营,已经和政府签约了,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在广州、等地也有PPP项目的落地,后续还会有更多项目落地。”陈华元说。
当然,做PPP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现在一些政府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项目的弹性很大,企业自身的风险也比较大,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也有一些博弈。
我们了解到,迄今为止,中建三局在向投资转型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中建三局投资总额达到500个亿,目前企业的年投资能力在200亿以上,占企业经营总份额的10%以上,下一步要将这一比例继续扩大至20%到30%,并且争取在“十三五”末期投资利润达到全部利润的60%。“建造要做规模和品牌,投资要做效益。”陈华元说。
如果说“向高端提升、向投资转型”是中建三局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双轮驱动,那么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则是企业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目前中建三局的国际业务占比尚不足5%,然而企业的国际业务、国际布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而显著提速。
陈华元表示:“‘一带一路’和我们企业自身的理想还是非常一致的。我们希望把企业做成一个成熟的跨国企业,这可以通过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企业自身的管理构架、员工的能力、国际员工的比例等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一带一路’为我们增强了信心。”
陈华元介绍称,年初在总公司的支持下,中建三局接了“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大单,大概30亿美金。
“海外业务这一块,我们希望发展形成稳定的经营板块和区域。‘一带一路’既包括原来我们没有进入的区域,也包括我们原来既有的市场。未来几年我们要扩大企业的海外业务规模,增强投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国际总承包能力、带动产业‘走出去’的能力,呼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
当然,在目前“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陈华元表示,一是缺乏经验、人才;二是缺乏相应的机制、政策。“比如在机制方面,我们中建三局现在没有海外经营权。另外对海外的认知不足导致我们过于谨慎小心,认为‘海外无小事’,在这方面我们还得加强对国外的研究和认知,增强风险把握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才敢走出去、才能走出去。”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