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建筑,城市才不会失根无魂
日前,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道外区北三道街原省评剧院老楼坍塌,引来很多市民和相关专家的叹息。老建筑的消亡,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集中到那些历史悠久又亟待保护的大院、胡同和那些老建筑的身上。
老建筑不断消亡,是国内城市的共性问题。中国的城市化举世瞩目,在此过程中各地都热衷于大拆大建、大破大立,很多老建筑不可避免的遭受了被拆除的噩运。
以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有胡同7000多条,到上世纪80年代变成3900多条,现在只剩下了不足1000条。其他城市也不比北京乐观,很多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的老建筑,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美好回忆。
老建筑的消失,是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更是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目前,全国有2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种提法是不是符合实际不说,但各地为了“与世界接轨”,却普遍在拆掉老建筑建设高楼大厦,这对于老建筑是空前的伤害。
高楼大厦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城市的发展水平,但是老建筑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将老建筑统统用高楼大厦取代,割裂的是城市的文明和记忆。每一座城市都是高楼大厦,城市也就失去了鲜明的可识别性,城市与城市都大同小异,城市也就失根无魂了。
更为可笑的是,我们在拆掉真正的老建筑之后,又以现代工艺去新建“老建筑”,这种 “画猫不成反成虎”的重建,看了之后实在让人心痛。
城市化进程没有错,老城区改造也是好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民众感情,对于老建筑要尽可能留住,要进行保护性修复,而不是浅薄无知的因为老建筑的“旧”就将其一拆了之。
留住老建筑,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因为随着老建筑留下的不仅是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更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