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荆门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4年12月,我市启动“绿满荆门”行动。两个活动叠加,使荆城各地掀起了植树热。植树节到来之际,记者深入县市区采访,从点、面上反映各地植树造林情况,期望能让市民进一步了解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进展。
如果说高楼林立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繁华,那么,绿色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和格调。
荆门,一提起这座群山环抱的城市,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连绵的群山、遍野的稻田……经过几年的建设“绿树掩映成趣,河网纵横,尽染绿意,青山秀美,不饰雕琢”的绿意已经从深山慢慢地向城市沁来。
2012年,荆门市启动省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同年12月,荆门市被授予“湖北省森林城市”。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荆门市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湖北荆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订了打造城市“绿肺”、村庄“氧吧”、“养眼”绿道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荆门市大力推进城镇道路景观化、城郊道路绿带化、庭院小区森林化和义务植树基地化“四化”建设,提升了城镇道路、水体、庭院绿化景观水平,增加了城镇公园、街头绿地数量。截至2015年2月,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市中心城区绿化达标单位430个,占庭院小区总数的86%。
在农村,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村庄“四旁”绿化美化,仅2014年全市就有189个村开展了绿色示范乡村建设,其中11个村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
不仅城市、乡村绿意渐浓,荆门市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通道也被绿色围绕,全市年均新建绿色通道500多公里。
在建设基础上,市林业部门编制了林地利用规划,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守林地保护“红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先后区划界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50多万亩,建立了京山虎爪山等5个森林公园,漳河等12个湿地公园及1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并对全市1426株古树名木全部实行建档挂牌、专人管护。
绿色,是一座城市永远追求的境界。2014年12月,全省启动“绿满荆楚”行动后,荆门市迅速启动“绿满荆门”行动,并提出市中心城区可绿化地“两年绿色全覆盖”目标。山水清丽的荆门再次刮起了一股“绿色旋风”——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市中心城区可绿化地绿色全覆盖。通过加大通道绿化、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力度,让荆门城区应绿尽绿,构建以景观绿道、森林社区等为载体的生态荆门绿色脉络。
为实现绿色全覆盖,荆门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出台了《荆门市加快推进绿满荆门行动工作方案》,对景观通道、公园绿地、社区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立体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中心城区义务植树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
在钟祥市,在“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原则的指导下,“土地流转,招商引资”、“谁栽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模式和办法应运而生,东桥镇境内的西(桥)客(店)线建设迅速启动;在京山县,一条集森林生态旅游、生态产业观光、乡村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百里生态画廊逐渐成型;在沙洋县,江汉运河两旁的空地慢慢被挺拔的树覆盖……
从“绿满荆门”行动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地19.2万亩,造林7.84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19.5万亩的98.25%、53.5%。一项项数据表明,“绿满荆门”正在为荆门这幅绿色画卷注上点睛之笔。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开展,对荆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后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实现绿色全覆盖。”据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荆门市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主题,坚持市、县、镇三级联动,加大绿地、林网建设,着力构建森林廊道、森林社区,抓好塘口复绿,提高城镇森林覆盖率。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把加快推进“绿满荆门”行动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引进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基地,打造一批富民产业基地,提高林业富民能力。
绿色,正在不断提升荆门的综合竞争力;绿色,正在让荆门实现区域生态一体化;绿色,正在为荆门打造“绿色之谷”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