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29 21:40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逐渐走进各行各业。可以说,2012年是大数据元年,发生了3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移动端的应用大幅度降价。移动端的快速普及,导致数据大量产生。第二,数据信息存储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之前几百元的移动硬盘到现在成本几乎为零的云存储技术。第三,大数据的计算技术进入到国内。随着技术和成本的降低,各种大数据应用随之产生。那么,大数据对招投标有哪些影响、可以促进招投标进行怎样的改变?
“互联网+”重构建筑产业生态
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建筑信息模型)、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必将从支撑建筑产业发展向引领产业现代化变革跨越。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以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手段为有效支撑,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带动企业与人员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建造过程、运维过程、建筑及基础设施产品三方面的升级:建造过程的精益、绿色、智能化;运维过程的智慧、低碳、集约化;建筑产品的绿色、智能、宜居化。国外的一个建筑工人,头上有移动头盔,手中有智能终端,如同特种兵一样。的空气污染很严重,但微软的北京总部室内的PM2.5常年维持在个位数的标准。各个方面都在表明,建筑产业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只有通过积极、快速的学习,才能迎接这一场即将到来的信息化革命。
在传统的建筑行业里,我们的建筑项目是一个一个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项目之间也没联系。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介入,项目就会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把项目、技术、人员,甚至很多机会都链接起来。当一个项目的机会和人链接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流通性。所以,“互联网 ”提倡用互联网的技术,改造我们项目的关系和人的关系,推行之后就会改变整个生态链和整个环境。
随着“互联网”重构建筑产业的生态圈,第一个被消除的壁垒就是数据。在一个建筑项目里会产生各种数据,这些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之前的一个预算可能需要几十M(MB,计算机里的容量单位),但是现在算上运维的话可能需要几个T(TB,计算机里的容量单位,1TB=1024GB,1GB=1024MB)的数据。
一个项目中的数据首先是内容数据,包括一个建筑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等。这些数据是甲方、承包商、咨询中介公司所关注的。而材料设备厂商最关注项目进度的数据,现在已经有公司专业提供各个项目的进度数据信息的服务。其次是基于参与项目各方的行为数据。包括一个项目过程中的企业数据和人员数据,都会被存储在计算机、云端或公共资源中。而这些数据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人员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这正是银行和政府所需要的。
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大数据的迅速普及对建筑产业和造价领域而言是变化、机会,也是挑战。工程造价信息化有三大驱动。首先,造价工程师(工料测量师)被认定为信息经理人,在整个项目中扮演信息沟通者的角色,在他们头脑里充满了数据,包括各种各样的清单、定额的数据,经过他们经验的积累会变成信息。这就是信息化中的人员驱动。其次,还有政府和业主对工程合理化的极高的要求,这时信息化和数据应用程度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保证。最后,行业竞争和对服务质量的追求,也加强了造价咨询公司对信息化和数据的需求,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润、信誉与竞争力。
信息化的推进需要提升造价工程师的数据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他们把定额、清单等数据变成信息,通过沟通交流变成知识提供给用户,产生智慧。
这些本来都是人脑思考的过程,但是信息化的推进,人变成了稀缺资源。一个造价工程师的离开,带走的知识和智慧是沉默成本,是企业无法弥补的损失。信息化的推进就要求这样一个个人的历程变成企业的能力。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数据的搜集、信息的加工、知识的积累和产生智慧的能力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变化和挑战还来自另一个方面——国家政策。首先工程管理改革需要数据支持,新公布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方式。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甚至有一些建筑行业的资质都会被取消掉。其次还有“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调整也需要数据支持并明确提出需要调整的定额和指标。
所以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首先需要快速提升我们信息化的能力,从之前依赖个人变成企业里面有大量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后敏锐抓住法律法规、政策创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