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8 11:40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各干各的事儿、各管各的片儿”,规划管理一直饱受“多头规划”和“规划冲突”等问题的困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指出,规划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具备综合性、战略性、协同性和动态性,需要在相关政府部门、相关专业领域、相关利益群体中创建无障碍、无边界的工作环境,实现“规划一张图”。
日前,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规划一张图”综合应用系统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该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通过“动态循环”实现了规划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统一服务,建立了“规划业务一棵树、纵向全周期、横向全流程”的管理模式,对于全国的“规划一张图”创建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信息资源是生命线
所谓“规划一张图”,就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信息平台,通过制订“规划一张图”技术标准,整合各类规划成果,建立具有动态更新机制的规划管理工作平台,为实现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应用已久,业内人士普遍认可,信息资源是“规划一张图”的生命线。
规划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规划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难以用常规技术及时管理和分析,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省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多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管理业务而研发的,所采用的技术体系不统一、标准规范不统一、应用接口不统一,使各部门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非常困难,无法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应用。”
多个应用系统“不协同”,不仅使信息资源无法共享,还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麻烦。由于规划管理业务的关联性,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在完成某项业务时,往往需要登录多个应用系统,并在这些系统间来回切换,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该工作人员表示:“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内外部协调性差……如此的‘信息化’,不但没有成为推动规划管理业务流程演进和优化的工具,反而制约了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的适时改善。”“规划一张图”的目的是要探索一种直接面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兼具权威性与灵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新模式,规划管理部门通过“规划一张图”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以解决当前规划编制体系繁杂、编制与管理脱节、规划实施依据多而无序等问题,推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一体化进程,提升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大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增值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规划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如何适应规划改革的浪潮,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将成为新时期规划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方向。省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指出,“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应更好地整合规划信息资源,以提升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该工作人员表示:“‘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当务之急是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规划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让“规划一张图”真正发挥效力,该工作人员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类用户需求,确定相应业务流程和规划指标。要明确规划管理部门的任务分工,各个业务科室的不同的职能,需要满足其不同需求。
其次,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拟定标准化方案并统一数据来源。对于“规划一张图”的业务流程,需要制订一个标准的工作流程,在规划信息资源入库阶段,对于基础数据的整理需要拟定标准规范。只有确立标准化流程,才能保证“规划一张图”数据的权威性,才能使各个功能模块正常有效运作。
最后,要进一步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建立相应功能模块。对于各类信息资源根据其使用渠道进行归类,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审批、批后管理等功能模块,增强信息资源和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使整个业务流程更具逻辑性,从而提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