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通了垃圾分类回收这条路

时间:2015-04-24 14:10来源: 作者: 点击:

充满恶臭的风沙,裹挟着苍蝇在身边飞舞,稍不留神就会被暗藏在垃圾中的碎玻璃划伤手指……全国人大代表、省邯郸市城管局垃圾分拣工人闫光华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工作环境:“刮起风来,别说话、别张嘴,因为苍蝇太多了,一张嘴就吹进去了。像我们这样的岗位,谁还没吃过几只苍蝇啊!”

不仅是邯郸,在各地的垃圾分拣场所,碎玻璃、恶臭、苍蝇……都是常客,全国垃圾末端处置行业的现状大抵如此。但成都的一处分拣场却与众不同。

没有臭味的垃圾分拣场

这个分拣场的“垃圾”虽然堆积如山,但却没有一点异味。不仅如此,分拣场的四周还种着蔬菜,满眼的绿色格外惹人喜爱。如果不是外墙上“垃圾分拣中心”的字样,谁也不会想到围墙内居然堆放着“垃圾”。

得益于独特的分类收集渠道,这个分拣中心从源头限制了垃圾的种类,剔除了容易产生异味的餐厨垃圾,其中可再生资源占65%以上。

用礼品换垃圾

“这些高质量的‘垃圾’是我们用积分向社区居民换来的。”成都市绿色地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剑超解释说,“而居民则可以用这些积分‘购买’我们提供的各种礼品。”

在锦江区的一个社区,记者见证了“垃圾”兑换积分以及用积分换礼品的过程。

“您这一袋是纸张,重量乘以积分单价,共计6.8分。”工作人员一边称重一边计算出应得积分,与居民共同确认无误后通过和移动终端把数据上传到公司的数据库,居民可随时上网或通过手机查询。

各种“垃圾”按照不同材质,称重后兑换成积分,储存在居民的个人账户下,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查询自己的账户积分,还可以在网上看到兑换物品的最新“积分价格”。

除日用品外,积分兑换礼品还包括绿色产品、话费Q币充值、公益渠道捐赠等。

汪剑超说:“这种运营模式相比以往的直接发放纪念品或者给予货币奖励更公开透明、更可持续,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欢迎。”据统计数据显示,仅在锦江区该公司的注册用户数就已超过7.2万户,其中经常参与活动的活跃用户超过50%。

在兑换活动的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人来人往,不时有人咨询兑换的规则和各种礼品的最新“报价”。大部分居民更关注兑换的规则和细节,但一些宣传环保的广告牌同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做居民认可的环保公司

一位在社区居住的中学老师对记者说:“确实比卖给收废品的实惠,他们还是一家环保公司,卖给他们也算支持环保了。”

由于这个活动倡导环保理念,一些家长常常带着孩子来参与兑换活动。一位家长表示,兑换什么礼品并不重要,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践行环保理念。

据汪剑超介绍,在各种礼品中兑换垃圾袋对居民而言最实惠、性价比最高,对公司来说成本最高,但为了鼓励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公司宁愿多赔钱。除了礼品采购,这家环保企业的负担更多来自人工成本以及场地和设备的费用。

规模经营实现盈亏平衡

“垃圾分类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成本控制问题。”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认为,很多垃圾分类企业都是在政府补贴的前提下运作的,一旦失去这项资金来源,往往会因入不敷出而难以为继。“破解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作为成都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绿色地球”项目得到了成都市政府及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大力支持。该公司通过3年多的时间,发展的用户数已经接近8万户。

据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计划再用3年时间,投入近3000万元,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转型升级示范片区。按照计划,到2017年,示范片区将再增加6个,用户增加9万户。

汪剑超表示,目前近8万的用户数已能保证公司基本实现收支平衡,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公司实现利润将不成问题。政府的投入将主要用于扩大场地和增添设备,不必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在视察该项目后给予高度评价:“他们把这条民营资本自负盈亏经营垃圾分类的道路走通了,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去年在合肥召开的城市基础设施经验交流会上,该公司作为17个典型之一作了发言,向全国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

截至2014年7月,除传统可回收资源外,该公司已回收低价值包装杂纸442.5吨、利乐牛奶盒193吨、碎玻璃460.2吨、各类和织物鞋帽等731吨。如果他们回收的再生资源量化为环境影响,共计减少树木砍伐10131.65棵、减少原油消耗21906.05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77.48吨。

汪剑超说,下一步除了配合成都市升级示范片区外,该公司将继续开展厨余垃圾的分类试验,及时总结经验,扩大试验范围,采取不同方法推进厨余垃圾分类,最终实现垃圾进一步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