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更高水平地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时间:2016-01-12 22:17来源: 作者: 点击:

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够高,中心城市规模不够大,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南宁的发展。

怎么破题?南宁市委提出以“建城、为民、治水”为着力点,更高水平地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城建高潮。

未来,南宁市民将拥有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绿荫成片的公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日趋完善的城市配套让市民出行更便捷,灵气充盈的河湖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建城为民 绿城在蝶变中熠熠生辉

入冬的城市,街景易显得单调而低沉。

今冬的绿城,却展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桥梁,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房屋,一条条变绿变美的河流……今年以来,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席卷”整个绿城。

改旧城、造新城,建设时充分融合民众生活需求和经济投资环境需求的南宁,正以惊艳之姿,描绘着更新更美的画卷。

抓大不放小,求全不弃微,南宁建城的为民情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而灵动。

高水平规划

破解“千城一面” 开启华丽转身

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愈加显得重要,但与此相对的是,全国各地“千城一面”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南宁的决策者们始终在思考“还给广大市民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这一问题。

“要建设好城市,搞好城市规划至关重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城市的发展就会快一些、好一些,就会少走弯路。” 南宁的决策者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十分明确。

为此,南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从市情出发,充分发挥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充分考虑自身的空间布局,全面加强城市规划。

经过多年的修改完善,南宁的城市建设规划不仅立足于现实,更着眼于未来,开始追求城市品位的涵养及和谐环境的打造。

走进南宁城市规划展馆,俯瞰近百平方米的南宁未来城市立体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宁未来的建设蓝图:整个城市高楼林立,树木郁郁葱葱,江河碧波荡漾,并形成以邕江为轴心,划分江南、江北两大生活区,同时又形成朝阳、埌东、凤岭、五象新区为主的多中心城市格局,烘托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不凡气势。

打造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在浓墨重彩的规划中,南宁,一座充满希望与朝气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飞跃。

当然,南宁城市的未来什么样,一百个人的心里或许有一百种期许。南宁市不仅将规划公之于众,去年还针对“南宁城市风貌分区规划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来电、来信、来邮等数百件。这数百件来件的背后,是南宁人对城市未来的期盼,也是对南宁为民城建理念的支持与呼应。

高质量建设

新区悄然崛起 仍需快马加鞭

规划已确定,南宁的城市建设要突围,还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五象新区进入南宁市决策者的视野:向南发展,再造一个新南宁。

6月2日,市委书记王小东在五象新区调研时说:“整个新区的发展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为城市向南发展、再造一个新南宁奠定了良好基础、展示出美好前景。”

如今的五象新区今非昔比,再见已是鲲鹏之势:体育中心、五象湖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全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速集聚新区,知名中学竞相布局,便民惠民工程全面覆盖,核心区邻里中心、垃圾转运站等全面开工。

五象新区的变化,让来自的客人印象深刻。11月24日,《南方日报》采访团一行现场考察走访了五象新区。看着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他们不由得感慨:“邕江南岸一座更新更美的城市正在崛起,五象新区正成为南宁新的增长极。”

高质量建设,成为推动五象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内外交通全面畅通、市政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截至去年底,新区累计完成投资逾800亿元,其中近两年超过43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新区正由零散的村落向现代宜居之城坚实迈进。

“四通八达的道路多了,路两旁花红柳绿,生活劲儿更足了……”家住五象新区的市民最期待的要数吴圩第二高速路的建设。

目前,市民前往机场只能走机场高速路,从五象新区到机场更是兜兜转转。未来,随着机场第二高速路实现全面贯通,市民到机场的出行圈将从1个小时缩短至25分钟。

五象新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对照自治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定位要求,仍需快马加鞭。今年,五象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总部基地金融街项目全面开工并提速推进,“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一幅邕江之南的绚烂图景将浓墨重彩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高速度推进

建城以民为首 市民乐享便捷

建城是为了什么?“民”字当头。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南宁始终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城市建设开始提速。

高楼在拔节,道路也在延伸——变得更宽、更美、更舒适。今年9月,长虹路在历经两年的建设后,如期通车。

“长虹路通车后,从长堽路口进入凤岭北核心地段只要5分钟!”近日,家住长堽路延长线的黄女士送朋友去南宁火车东站,在朋友的指引下走了刚开通的长虹路,路程比以前大大缩短,这让她十分惊喜,感慨凤岭北的路网大变样。

虽然建设了十多年,但不少南宁人在谈及凤岭片区尤其是凤岭北片区时仍觉得车多路窄,存在“断头路”。自从佛子岭路、枫林路改扩建成为双向六车道的大道,枫林青环立交通车后,凤岭片区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推动片区发展进一步提速。而长虹路的通车,更是让人们眼前一亮,感受到了这个片区的活力。

在城市的另一端,尽管天气寒冷,但地铁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在距离地面30多米的地铁2号线南宁剧场站—朝阳广场站盾构区间施工现场,只见机械轰鸣,火花四溅,十多名施工人员在隧道内进行盾构施工、管片安装、材料运输等工作。

“邕江第一隧”——地铁2号线南宁剧场站—朝阳广场站盾构区间左线隧道于近日成功始发,正式开启了穿越邕江的征程,预计盾构机明年初驶达邕江。

城市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并不只在某处。放眼望去,在全市重点项目——良庆大桥、平乐大道、凤凰岭路扩建工程等建设现场,每一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今年1至9月,南宁市第一、二期城建计划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45.45亿元,同比增长23.03%,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7%,同比提高11.28个百分点。罗文大桥、英华路—青山路立交桥等项目相继建成或通车,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老城区与五象新区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评价一个城市的“内功”练得如何,光看硬环境的提升还不够,更要看城市管理是否做到常态化。近年来,南宁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如今的南宁市容环境整洁、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治水为民 再绘邕城的水域之变

南宁,自唐始称“邕州”,这是一个与水结缘的名字。《辞源》曰:“邕,指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池。”

本地民间俗语有“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的说法,形容邕城旧日水运发达、航运繁忙的景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曾经掬水而饮的小溪变成了臭水沟,我们再也不能像儿时那般肆无忌惮地在水中玩耍嬉戏了。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痛定思痛,顺应民意,下定决心,南宁打响了建设“中国水城”的攻坚战,踏上了为民治水征程——整治内河水系,开展邕江两岸综合环境整治及开发利用,再绘邕城的水域之变。

一 座城,千余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变化的是青山绿水间生活的南宁人,不变的是南宁人放飞在青山绿水间的宜居梦想。

抓紧内河整治

治理有所改善 依然任重道远

建设“中国水城”的实质是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最终要使内河湖泊实现清淤截污、恢复生态、活水流动。

“改善黑臭水体,是老百姓最为迫切的愿望。”市水邕办有关负责人说。为此,南宁市紧紧抓住内河整治这一“牛鼻子”,以一个“快”字打响了“治水”第一枪。

南湖是南宁市最负盛名的景观湖之一,几经大规模治理,今天的南湖不仅湖清水秀,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市区最美景点之一。

近日,记者来到南湖湖畔,放眼望去,湖面波光粼粼,湖边绿草萋萋,不时有小鸟掠过树林。

水变清,岸也变美了,在老百姓眼中,这里是他们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过去,南湖水又黑又臭,经常出现死鱼。近年来,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整治,还连通了竹排江。如今,河水变活了,臭味也少了!”正在南湖公园晨练的陈伯谈起南湖的变迁十分高兴。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补水、截污、清淤、水质改善和污水直排口、黑臭水体普查治理等工作,营造“蓝脉绿羽”的内河水环境。截至2015年11月,完成整治的内河河道长约35公里,正在整治的约40公里,开展前期工作的约60公里。

尽管南湖水质有所改善,但其现状仍为Ⅳ—Ⅴ类水质,呈轻度至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来自沿湖5处截留式合流制管网排污口。

可以说,南湖治水依然任重道远。事实上,不止南湖,虽经“治水”多年,有着“绿城”美誉的广西南宁市仍然面临着这样尴尬的现实:18条城市内河大多是黑臭水体,污水通过300余个直排口进入内河及邕江,城市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

2015年下半年开始,南宁市大力开展污水直排口治理及内河水体普查治理工作,力争到2017年全面完成我市建成区18条内河及邕江两岸约350个污水直排口的整治,同时基本消灭黑臭水体。

今年3月,南宁市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也将为南宁内河整治模式带来全新转变。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内河实现“清如许”的华丽变身。

“水上人家”上岸

推进“洗脚上岸” 打造秀美邕江

告别“水上漂”,安居在岸上,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这是过去许多依水而居的“水上人家”的梦想。如今,幸福真的来“敲门”了。

南宁的初冬天气微寒,住在凤岭佳园小区的麦增彬安坐在家中看电视,脸上满是笑容。

“我们祖辈住在船上,做梦也不敢想能在南宁买房子,可现在我们真的住进小区了。” 麦增彬感慨万千。

自2012年下半年至今,作为邕江上的渔民,麦增彬不知不觉已“洗脚上岸”三年多了。

30年前,麦增彬来南宁打工,因为买不起房子,于是购买了渔船在邕江边驻扎下来。

晴天,满船鱼腥味;雨天,四面漏风雨。“在船上生活,不但怕火,而且怕水、怕风、怕雨,只要遇上风雨,全家人都提心吊胆的。” 风雨漂泊几十年,麦增彬尝尽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他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走上岸,过上有水有电的现代生活。

2012年底,南宁市逐步开展“水上人家”搬迁工作,让麦增彬看到了希望。他利用政府发放的安置补偿款,在城区安排的凤岭佳园小区买了一套安置房“洗脚上岸”,成为整治后“水上人家”率先搬迁的户主之一。

从摇晃逼仄的渔船,搬到宽敞明亮的新房…… 30年的水上生活成为麦增彬永久的记忆。

近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邕江建成区段3000多名像麦增彬这样的“水上人家”顺利上岸安置,他们像其他市民一样,过上了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水上人家”曾是邕江上的一道风景,如今这道江中风景已然不再,而邕江两岸的画卷却越变越美:邕江河道水波粼粼、宽畅整洁,两岸的“邕”字碑、冬泳亭、绿道与岸边绿色的护坡、整齐的楼房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水上人家’上岸安家,过去河段内长期存在的市容市貌脏乱差、水体污染等问题迎刃而解。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建成区外的邕江段‘水上人家’‘洗脚上岸’,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城市发展环境。”市水邕办副主任彭奠安表示。

明年,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仍将在建成区外开展,范围为邕江老口航运枢纽至邕宁水利枢纽74公里河道及两岸滩涂,按照“一江、五卷、六带、十八园”的架构进行规划建设,打造百里秀美邕江。力争在2018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邕江整治开发工作“显峥嵘”,使邕江成为畅通无阻的行洪运输道、水清岸绿的滨水风景区、兴旺繁荣的经济文化带和人水和谐的生态休憩园。

“盘活”内河湖泊

建设如火如荼 治水再启征途

说是邕城,南宁却日夜“临江不见江”。“邕江水面较低,沿江景观并不理想,无法彰显滨江特色。”市水邕办副主任刘东对此解释说。

南宁市为民治水的脚步从未停歇:建设老口枢纽和邕宁枢纽,通过“外引内抬”“盘活”南宁市的内河湖泊,不仅抬高邕江的水位,也让内河的水“活”起来、“绿”起来。

在左右江汇合口下游5公里处的郁江上游,广西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已雄姿初现:大坝将河流分为两段,一面“高峡平湖”,波澜不惊;一面江水汩汩,顺流而去……12月3日,老口第三台机组正式验收发电。

“整个老口枢纽工程将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年底基本完成建设。” 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枢纽建设办副主任刘汉钟言语中流露出一丝自豪。

老口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刘汉钟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同事们保质保量尽快建好广西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老口枢纽的工地上都有他洒下的汗水。

“过去老口河段只能通过200吨级的船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千吨级货船经此通航。”刘汉钟说。年底完工后,我市防洪标准可从现状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百色、崇左以下河段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老口枢纽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从水库引水补充南宁市区的主要湖泊和内河,为改善水环境提供水源条件。老口枢纽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为75.5米,南宁市水位也会相应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邕宁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作用了。

站在邕宁枢纽的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让人热血沸腾。黄色的土地被凿深达40米,数十吨的泥头车在其中穿梭,显得很渺小,右岸一期临时围堰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成功实现合龙。

“2018年,邕宁枢纽建成后的正常蓄水位是67米,通过它可将水位抬高近7米,将解决西津至老口河段航运水位衔接问题。”刘东说,水位抬高意味着邕江水域将得到扩大,这不仅将解决“临江不见江,有水不见水”的问题,形成“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水城景观,也将为引入更多的水上项目发展沿江经济创造条件,同时,市民更好地亲水成为可能,扩大了市民的活动空间。

治水与为民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南宁市用实际行动和成果证明了治水落脚点就是为民,治水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尹海明 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