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宁:互联网+设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考

时间:2015-11-05 01:43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 张建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2009年成立,是国内第一个针对物联网领域的产业联盟,主要针对物联网和各个相关产业结合,倡导产学研结合,促进产业合作的平台和组织。参与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和金融投资创新。

在互联网界喊得最多的是,要学习设计思维。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案例,第一个例子是宜家家居,他在广义上不属于设计行业,在家居领域本身因为自身的产品,商业模式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宜家是出名的不做互联网的企业。近五年时间,这个老牌的家具企业也逐渐去关注互联网。第一,宜家最开始建立互联网的沟通平台,在微博、豆瓣等上与用户建立联系,把互联网作为和客户、渠道、供应商沟通的工具,如何把相关内容给客户,这是网络时代的做法。第二步,据说很多设计界人士经常去宜家体验设计,用微信交流体验的感受,微信是沟通的工具,让更多的人转发传阅,宜家利用这点把用户黏着在平台之内。宜家除了线下店之外,还会邮寄用户手册。第三步,宜家现在有个新的互联网玩法——虚拟现实,用户可以看到虚拟的家具摆放效果,这点是做设计的最需要重视的,让用户得到我们给他们的体验。这样的保守的、坚持的宜家,在他们智能终端上面,采用了这种虚拟现实的技术,这是非常前沿的东西。

现在宜家这个公司依然坚持不做互联网的电商,和用户接触的APP只是告知用户促销行为,不能买卖,必须到线下店去,,宜家依然是O2O。只有到现场体验产品,才能有更好的选择,这是设计行业需要引起重视的,如果用户不体验无法做出决定。 

第二个案例是是滴滴打车,除了滴滴之外还有UBER,把社会化的资源利用起来,分享经济与众包革命,这又与我们设计行业相关。设计行业最有趣的是每个有创意才华的设计师,有时候会觉得设计公司和设计师之间是矛盾体。对于互联网公司最看重的,想要切入设计行业,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有一个不对称的需求,可以把个体吸引过来在一个平台上获得更多机会。滴滴改变了出租车行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还解决了几百万人的就业。在建筑设计行业,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解决设计师的就业问题呢?有人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出现一个UBER设计总包平台,会是怎么样的?是否会颠覆设计行业?他们把设计里面人的元素放大了,把设计师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建筑大师、资深设计师、品牌设计师等,把所有设计师的元素用他们的平台展示出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和设计师签约,据说扎哈已经和UBER签约成为首批设计大师。对于这种方式,他们对建筑设计的这个市场有预测,五年内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公司要死亡30%,80%的优质设计师将会集中到这个平台上来,高品质的设计追求会提升设计师的高度,开发商会利用这个平台,这个众筹平台将会为20亿人口提供优势的设计服务。滴滴租车在出租车行业做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在我们建筑行业中发生呢? 

第三个案例是互联网装修,很多互联网公司进入装修行业,刚需阶层更需要普通的装修设计,对高大上的设计并不关注,所以在金融的约束下,这类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家装行业,用创新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去年以来,家装市场异常热闹。小米、海尔等巨头纷纷跨界抢滩家装市场,以互联网家装搅局市场。近期,家具零售企业居然之家也加紧布局互联网家装,并豪言全网比价。在设计部分我们占据优势,互联网公司却采用低价或者免费的方式。这是互联网最擅长的方式,杀入一个行业,采取免费和低价的方式吸引客户。 

设计行业中,有一些是行业原来存在正确的东西,有一些是新出现的能够颠覆行业的理念,这需要我们思考。当把互联网引入设计中的时候,我们先不要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说互联网能够颠覆很多东西,他首先颠覆的要么是组织结构,要么颠覆我们的收益成本结构,要么去颠覆整个价格体系,这些我们要从自己的角度去想,不要从竞争对手角度去考虑。

互联网进入设计行业,顺序上一定是“除减加乘”或者是“减除加乘”,做设计要该简约的地方简约,该复杂的地方复杂,但是最初的出发点一定是尽量做简约设计,减掉繁复的东西。 

显然,结合整体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转移以及建筑行业的变化,设计企业活儿肯定是越来越少,因此也就显得越来越难干了。设计院从上到下都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进行转型:目的必然是希望尽可能找到短平快的解决方式:梳理现有的问题,改变不利的状态。对于设计院,最容易想到的互联网+建筑的形式,无非就是和日常生活最接近的形态:类似淘宝一样,平台上卖设计。它衍生出来的各种分支属性也很自然:给设计师搭建一个平台,允许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明确自己擅长的方向,甲方在平台上面发布项目也好,挑选设计师也罢,总之让二者通过透明公开的系统联系起来,将以往固化在一个建筑里的工作关系虚拟化。

本文整理自2015国际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设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