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09 13:31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次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刘觅觅)“绿色可持续是社会发展的永恒方向,而实现碳中和,则是气候治理的关键性目标。朗诗愿以绿色之名,推动零能耗建筑发展,并协同行业之力,推动社会绿色生长。”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零碳建筑”-“绿色+数字”新基建专题论坛上,田明代表朗诗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朗诗”)作为唯一受邀的绿色建筑企业发表了主题演讲。
(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现场主题演讲)
坚持绿建技术本土化创新
自2004年确立绿色差异化竞争战略后,朗诗一直坚持绿色、节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物业管理等全业务流程。同时,在公司运营体系上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活体系,涉及绿色地产开发、绿建科技、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绿色金融等领域。
(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接受新华网专访)
据田明介绍,在绿建领域,朗诗拥有自主研发实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梯队。早在2010年,朗诗已经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中和网络”项目,成为国内首家加入的房地产企业,并带来第一座零碳公共建筑——朗诗世博零碳馆。朗诗健康住宅“自由方舟”的诞生,实现了朗诗用完全自主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建技术,开启人、建筑、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全新自由之路,为房地产行业往工业化升级方向上迈出一大步。
朗诗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浙江长兴设立了大型研发基地。多年来,朗诗坚持绿建技术的本土化创新,研发基地研发的专项课题覆盖建筑节能、高效设备、室内舒适、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比如在长兴基地自建焓差实验室,测试设备的夏季及冬季工况,产品打造经过小试、中试至样板落地打造,观测其性能的高效运转等。
“我们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经费,一方面支持研发,另一方面组建团队。”在田明看来,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朗诗的专业研发团队,由多位博士及绿建专家组成,包括能源、暖通、绿建、建筑、保健医疗、智能化等领域。并提供针对优秀建筑案例做专项考察和交流的机会。
秉持“为人造房”切实解决消费者痛点
目前,品质住宅服务需求上升,绿色需求动力强劲。从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市场调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健康人居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高达74.5%的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住宅付费,在需求端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也意味着人们的居住需求已经从“有得住”向“住得好”转变,房地产C端市场将迎来住房改善的巨大需求。
朗诗首个健康住宅"自由方舟"落地项目:中山朗诗德州·尚郡
“朗诗今年推出的健康住宅‘自由方舟’为用户的居家生活带来更自由全面的升级体验。目前,已在中山、成都、南京、苏州等全国多城落地,消费者认可度高。”田明说,“朗诗秉持‘为人造房’,切实解决消费者痛点。朗诗健康住宅除了从空气、温度、湿度、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方面入手为消费者打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外,还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经济价值和环境、客户价值做到相辅相成。”
在他看来,朗诗打造新一代健康住宅“自由方舟”,可以积极回应用户改善生活的需求。除了采用建筑节能技术让建筑本身更绿色节能外,朗诗还洞察到消费者对操控自由的需求。“自由方舟”就采用了“八大自由主张”,住户可以自由设定家里的温湿度和新风运行等科技系统指标,满足个性化人居体验。
打造绿色低碳建筑产业链条
2016年6月,由朗诗携手阿拉善SEE、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等共同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以下简称“绿链行动”),已连续四年走进联合国气候大会,成为国际上首例行业自发、集体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案例,引发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据田明介绍,目前已有100家房企参与“绿链行动”,约占行业总规模20%。推出了7个品类的绿色采购行动方案和7个品类的白名单,同时实现了与中城联盟共同推动51亿采购总金额达到环境合规化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行动用房企自己的采购权,推动上游企业的生产绿色化。
在长期的探索中,朗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居建筑理念。通过对各个典型地区的持续研究分析,朗诗积累了大量经验,已经具备打造全新的自主研发的绿色住宅项目的能力。目前,朗诗在5大气候带都有了“因地制宜”的成功案例。并且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也积极参与当地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朗诗拥有完整的绿色产业链,覆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朗诗已经通过“被动式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80%以上的建筑节能率,远超国家标准。
“我们仍在探寻新的技术突破,在南京有一个朗诗20年绿建经验的集大成者,南京朗诗绿色中心总部园区。此园区严格按照美国LEED、WELL双铂金认证、绿建三星、德国DGNB、英国BREEAM五大标准打造,以国内外顶尖绿色建筑标准、“健康、舒适、智慧、节能、环保”的绿色办公体验开创了EOD生态产业办公模式。”田明说,“发展零能耗建筑是时代所需,也是未来趋势。朗诗将不断打造零碳建筑示范项目,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零碳中国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