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扶贫“组合拳”

时间:2020-06-30 00:54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图集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数字经济将开启下一轮经济周期

  “党建扶志、就业扶技、教育扶智、产业脱贫”是碧桂园“4+X”扶贫模式的主要内容。自2018年将“扶贫”上升为主业之一,碧桂园已先后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家口市崇礼区、石家庄市平山县、邢台市新河县、秦皇岛抚宁区五地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三年间,在燕赵大地上,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碧桂园因地制宜,帮助河北超过2.8万人走出贫困。截至目前,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惠及3747个贫困村3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助力31.8万贫困人口收入超过当地贫困线。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更大力度投身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把各项扶贫举措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扎实,巩固脱贫成效,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

  携手老村长、返乡创业带头人

  打造“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有别于“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碧桂园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打造一支拥有脱贫致富经验、又深得当地贫困群众信任的扶贫团队便显得尤为重要。

  老村长作为本村人,普遍被村民认可,入户和沟通“零障碍”,贫困户们对老村长的工作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在河北五地,碧桂园在每个帮扶县召集了10名老村长,协助碧桂园扶贫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调查、“暖冬行动”、脱贫励志宣讲等大量工作。在张家口崇礼区,截至目前,10名老村长共组织开展扶贫活动上百场,覆盖贫困户709人。

  今年,碧桂园发起“老村长”百日攻坚活动,聚焦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户,通过近3个月的努力,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力争实现脱贫或达到脱贫条件。

  为涝洼村建档立卡户孙桂全打深水井,解决老人长期以来喝水的难题;向安纯沟门满族乡项栅子东营村捐赠522斤大豆良种,预计全部投产可种植110亩农田,带动79户增收……在河北承德市滦平县,碧桂园北京区域扶贫小组积极响应集团号召,自5月以来,已连续开展多项百日攻坚活动。

  5月29日,碧桂园北京区域联合人民日报驻于营村第一书记、于营村党支部部分党员、“老村长”、村民代表一起走进“中国菌乡”河北省平泉市,参观学习木耳、香菇、滑子菇等菌种的养护方式。

  乡村振兴更需要创业创新的“新农人”,而吸引他们返乡扎根的除了乡情乡愁外,还要有能实现梦想的舞台,为其提供用武之地。

  在秦皇岛抚宁区界岭口村,碧桂园北京区域特聘村内2名毕业大学生回村帮助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培养项目运营人才。目前,返乡大学生常桂芹已正式转为运营人员,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4+X模式驱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帮扶五地脱贫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签约对接贫困地打造专业扶贫团队同时,碧桂园集团也探索出“4+X”模式,因地制宜助力河北五地精准脱贫。

  滦平县于营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曾经是简陋破败的瓦房,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用于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之地。依靠党建改变贫困群众思想,从“等靠要”到“主动出击”,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思想上有了“脱贫”认知,碧桂园随后便在五地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培训当地群众的生存技能。在崇礼县,碧桂园开展“百县千红新农人”培训活动,邀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北京大学的老师分享了实用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课和实际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解令学员了解到在新的时代,农业发展也有了新的法则。除此之外,在平山县及新河县,碧桂园提供了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碧桂园北京区域在滦平县开展“星空计划”,让年久失修的学校焕然一新,保障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在崇礼县、平山县、界岭口村等地,碧桂园还设置专项助学基金,并鼓励员工与学生结对,在资金与升学、职业规划等方面,共同给予帮助。

  贫困地区想要得到发展,注定离不开产业。碧桂园深知,成熟的产业链与产业机制也是加速脱贫的根本。在崇礼,碧桂园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推动各市场主体与崇礼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通过集团自有品牌“碧乡”进行推广,将崇礼的农副产品通过线上的方式引向市场。

  除此之外,碧桂园集团关注五地贫困人口的健康与生活状态,因地制宜推进健康扶贫、防返贫基金等帮扶措施。秉持着“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碧桂园已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造血的精准扶贫道路,并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因地施策”,令“贫有所依,难有所助”。

  按照计划,碧桂园力争在2020年底助力每个县实现100名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户,并制定“一户一策”,精准结合贫困原因,整合集团资源、集中优势兵力,真抓实干、集中攻坚,花大力气,出重拳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赫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