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信托罚单总额增近40% 房地产信托迎最严监管

时间:2019-12-18 13:57来源:新京报 作者: 点击:

图集

今年信托罚单总额增近40% 房地产信托迎最严监管

罚单数量、处罚金额创近5年新高;房地产信托迎最严监管,成罚单“重灾区”

  2019年只剩十来天,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近日,华鑫国际信托因未向上穿透审查信托产品资金来源的合规性,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实质为单一资金信托的信托产品问题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新京报记者根据银监系统公示统计,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9家信托公司共计领到33张罚单,其中,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北方信托、中泰信托、百瑞信托、华信信托都两度领罚。罚没总额2037.36万元,比2018年增加近40%。被罚没最多的是中泰信托,为314.36万元;此外,建信信托、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华信信托、北方信托领到罚单总额均超过100万元。

  2019年房地产信托迎来最严监管。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监管严处理仍将会是常态,利剑高悬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年内已开33张罚单

  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等两度受罚

  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处罚金额,2019年均创近5年新高。公开信息显示,2015至2018年,信托公司累计收到银监系统开出的罚单61张。其中,银监系统在2015年开出6张罚单,2016年上升至9张,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22张和24张。以今年来截至12月17日的罚单数计算,2019年银监系统共开出33张罚单,比2018年全年高出37.5%。

  从历年罚单总额看,据中铁信托的一份报告统计,2015年-2018年分别为1190万元、1910万元、1025万元、1450万元。2019年截至12月17日开出的罚单总额比2018年全年多出约四成。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2015年、2016年罚单总数不多,但像2016年平安信托被开出过一张1650万元罚单,拉升了当年罚单总额。

  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等行业龙头公司今年也赫然出现在被罚之列,且两家公司都两度受罚。按监管开出罚单(而非公示罚单)的时间看,今年9月初,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分别因房地产业务被罚后,当月又分别因“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单一信托”和“违规为银行规避监管提供通道服务、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单一信托”事由被罚,累计受罚逾百万元。据记者统计,包括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在内,年内共有6家公司两度领罚。

  从数额看,共7家信托公司年内累计罚没金额超过百万元。其中,中泰信托在5月因“2015年7月公司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违规事由被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64.36万元;又在8月因“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公司对某业务合同未能做到全过程、动态化尽职管理”事由被责令改正,并罚50万元,是目前年内被罚没金额最多的公司。

  对于罚单,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百瑞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中泰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涉及的是公司往年的业务,已根据监管部门意见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整改。

  房地产信托成“重灾区”

  粤财信托、北方信托等因此受罚

  监管罚单也是监管风向标。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2018年监管严抓的是信托公司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以及信托公司违规要求并接受地方政府违法担保行为,2019年重点监管风向转至房地产信托业务。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粤财信托、北方信托等8家公司为此受罚,特别是下半年针对房地产信托违规的处罚集中。

  例如,今年3月,粤财信托因“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等五事由被罚220万元,同月北方信托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罚80万元;5月,中融信托因“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等五事由被罚210万元。

  其余5张罚单都集中在9月后开出。除上述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因房地产业务挨罚的案例外,还包括五矿信托因“尽职管理不到位,导致信托资金用于收购土地”被罚30万元;中诚信托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或变相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两事由被罚70万元;以及民生信托因“收益权投资项下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三事由被罚90万元。

  “有一些创新业务还是能绕开监管,资金变相流入楼市,所以罚单非常及时,就是要威慑一下此类行为。”一家中型信托公司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今年5月以来,房地产信托规范不断加强。5月中旬,银保监会发布的23号文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7月初,针对多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8月,监管下发64号文,要求信托业下半年继续保持房地产信托调控力度,遏制无序扩张等。此外,地方监管也持续接力,新京报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处获悉,年内地方银保监局不止一次进场检查,重点内容就包括房地产信托业务。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信托罚单充分说明了当前信托系统的监管工作在强化,通过强化,能够真正带动信托等金融系统操作的规范性。类似规范性本身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至少在当前货币环境略有放松的时候,可以防范部分信托机构做小动作,这对于继续强化房住不炒的导向,同时落实较好的金融业务模式等都有积极意义。

  涉及业务多发生于往年

  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现“刹车”

  信托行业最新一轮强监管序幕自2017年拉开,信托公司业务的合规性在不断提升,但为何罚单仍然接踵而至?多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罚单涉及的普遍是往年的业务,这是行业的共性。另外,罚单的披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在检查后还要经过审批和事实落定等程序才会披露。

  一位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在一些制度的理解上和监管方面存在出入,这可能会导致违规事件的发生。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人士也认为,部分监管口径确实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完全靠各家公司自己把握。加上市场有较大的需求,在某些时期绕过监管的事情时有发生。

  据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3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2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4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表示,这充分表明信托行业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一步严格落实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的明确要求,有效遏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长,防范风险过度积累。

  罚单对信托公司整体而言有哪些影响?普益标准研究员吴红丽表示,对公司业务开展、企业评级和形象等有较大影响。吴红丽举例称,根据相关规定,在受托管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担任特定目的受托机构以及开办受托境外理财业务时,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托公司会有限制,未来在申办新业务类型时也可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信托公司被多次行政处罚,多会给投资者一种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的印象,导致其在吸引投资者方面的竞争力显著下降。

  监管严处理仍将是常态

  信托公司应强化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0年监管严处理仍将会是常态。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称,罚单对于信托公司是很好的警示,信托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利剑高悬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适应市场的监管,会促进行业做大做强。所以罚单虽然短期对信托公司有声誉影响,但是防微杜渐,才能把大的风险事件扼杀在摇篮状态,长期来看是有利于行业和公司发展的。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现在是行业转型期,罚单增加、监管精细化管理是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未来行业监管会继续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前行。信托公司回归本源、加强合规管理成为未来生存的关键,信托公司要有更强的政策预判和适应能力,对监管不鼓励的方向逐步转换退出,创新业务模式,更好地消化存量业务。

  差异化发展是业内建议的一个转型打法。袁田表示,信托公司应以资管新规及其落实为契机,寻找差异化的制度优势和经营模式,可以结合自身股东资源禀赋和行业资源经验,深度开展产融结合。例如在高技术制造业,通过开展知识产权信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组建纾困基金开展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方式,拓展信托服务。

  “信托公司还可以探索创新以受托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信托,除资金信托之外,将金融服务与财富管理服务相结合,在家族信托、家庭信托、员工利益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账户管理信托等方面积极开拓,满足客户多元需求。”袁田称。(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