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11 16:31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摘要:对于中国,索罗斯直言房地产已不能拉动经济,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影子银行或导致银行更多坏账。不过他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妥善应对,关键是要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博鳌论坛进行到最后一天,昨天中午,年迈的索罗斯坐在高凳上发表演讲,言辞依然犀利逼人。
索罗斯认为,大规模量化宽松使日本走上一条非常高风险的试验道路,并可能导致日元雪崩。而强行推行财政紧缩,可能摧毁欧盟。“如果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各国竞相量宽,未来一年金融市场将会有很大动荡,欧元区将是风暴中心。”
对于中国,索罗斯直言房地产已不能拉动经济,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影子银行或导致银行更多坏账。不过他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妥善应对,关键是要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日本量宽试验高风险
昨天中午,在记者“见证”下缓缓用过午餐后,著名投资家索罗斯坐在高凳上发表演讲,虽然年迈,但言辞依然犀利逼人。
对于日本正在采取的量宽政策,索罗斯表示忧虑。“大规模量宽,使得日本走上一条非常高风险的试验道路,如果成功,日本经济会加速发展,但风险是利率会上升,还债代价升高。”此前索罗斯在香港亦警告称,此举或导致日元雪崩,因为当日本民众认为日元跌势将持续,就会把资产移至海外,最终引发日元崩溃。
“量宽不是目前形势下最好的政策,而且量宽需要各国更好地协调,否则会变成灾难。”索罗斯说,如果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各国竞相量宽,“预计未来一年金融市场将会很大动荡,欧元区将是风暴中心。”
财政紧缩或摧毁欧盟
欧盟正在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并加强集权式的央行管理,在索罗斯看来,这与日本反其道而行之,但同样危机重重。他认为,欧元区的主要风险是创建了货币同盟,但不存在政治同盟,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当局。此外,欧元区还面临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各国政府无法控制本国货币,导致区内较弱的国家不能通过印钞来解决债务,只能拖债。而金融系统为了利差而大量买入这些弱势国家的债券。演变至今,市场风险已经转嫁给所有比较弱势的国家,且不堪重负,金融系统也积聚风险。
“欧债危机是欧元区成立时埋下的隐患导致的。”索罗斯说,“现在要解决危机,不能没有德国支持,默克尔很霸气,可惜霸气用错了方向。”他警告说,欧盟各国利益难以协调,强力推行紧缩财政政策,有可能摧毁欧盟。
“中国有硬着陆风险”
对于中国,索罗斯始终表现出一种“偏爱”。“自金融危机后,中国真的已经成为世界新星、重要增长引擎。”他说,不过,现在中国不能再依赖出口,因为其他很多国家都自顾不暇,贸易保护和贸易竞争加剧。他分析,由房地产推动的投资过热、国有银行积累了坏账、企业贷款难,种种现象说明现有发展模式无法持续,只能转变,要刺激家庭消费,降低储蓄率,但转型不会很快,需要时间。
“中国的房地产业现在已下降到G D P的34%,没有办法为剩下的三分之二经济带来资金支持,无法拉动经济增长。”索罗斯说,“当前中国经济放缓会导致消费谨慎,财政收支失衡,种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中国经济有硬着陆风险。”而且,影子银行中有很多房地产关联融资,风险也在积聚,将进一步提高银行坏账风险。
“好在中国政府了解风险,有技能也有资源防止泡沫爆炸,正在逐步释放压力。”索罗斯表示,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处理好,关键在于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此外,索罗斯认为,中国独立制定自己的货币政策,而外围比如日本的量宽政策将使得中国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更加困难,而且日元贬值将使中国出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们有足够冲突,但缺少足够合作。”索罗斯说,相信在中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更紧密的国际合作,而这也将推动中国更持续的发展。
下一轮危机或是通缩
索罗斯疾呼重建经济新思维。“2008年雷曼破产,不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崩盘,同时意味着主流经济理论破产。”索罗斯表情沉重,“时至今日,雷曼被政府救了,但经济理论的破产并未得到解决。”
索罗斯分析,之前主流的经济理论以理性假定和主张市场高度自由为主要特征,但市场并非像自然物理那样确定有规律,人类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称之为人类不确定性原则。他强调,要重建经济新思维,“相信中国经济学家可以做出贡献,因为他们不太信仰美国大学里的教条理论。”
“金融管理当局和市场参与者并不能真正理解市场的实际运作,这是现实,但很少有人承认这个事实。”他说,“由此对市场存在很多误解误读,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之前的错误已经给世界带来极大伤害,欧盟就是典型例子。”而要推行经济新思维,索罗斯认为,不仅要有杰出的强有力的政治家,还需要各国更好地协调,而现实中,不同政治领袖有不同的国家利益要维护,很难平衡妥协。
“现在世界上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是期望趁下一个泡沫膨胀起来时,自己多受益,多捞一点,或者不让泡沫破灭伤害到自己。”索罗斯批评说,很多政府不长记性,没有从过去的危机中吸取教训。而“下一轮危机可能是从我们背后打来一拳,不是人们预期的通胀而可能是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