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荣:绿色建筑发展最大红利是节能、环境品质和用户满意度的提

时间:2016-04-22 13:29来源: 作者: 点击:

清华大学教授 林波荣

19日,以“推动吸碳节能、垂直森林、绿色抗暖化建筑技术之精进与普及”2016 吸碳建筑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清华大学教授林波荣表示, 高性能绿色建筑需要格外关注节能、环境品质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这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最大红利。没有包治百病的技术,关键是因地制宜,被动技术与主动技术协同,技术创新与跨专业的整合。

他称,一个建筑是不是真正绿色,要看“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现在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大好时期,要避免把大好的形势挥霍掉了,把握绿色建筑发展的最佳时机。

用户对环境品质的满意度的高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具体的评价条文的相关性不确切。建筑使用者对照明环境的满意度,体现在能不能自我的控制室内的环境,包括采光、热舒适、空气品质,如果一个住宅不能够很好的自我控制,即使它的品质很高,但是用户的满意度并不见得非常高。相应的能耗和碳排放却有可能会高上去。热环境的满意度目前仍然比较低。大家主要抱怨的是吹风感、温度无法控制的问题。

将绿色建筑跟常规建筑做对比,发现总体来讲国内的绿色建筑整体的满意度比常规建筑有明显的优势。国内建筑能耗和国外做一下对比会发现,星级和能耗的高低没有完全对应。这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前的特点,因为是以综合最优的早的,国内绿色建筑的能耗相当于国外建筑能耗的1/3左右。

从绿色建筑技术和存在问题分析,遮阳方面,国内的外遮阳的成本非常高,外遮阳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很难把额外的投入增加进来。复杂的外遮阳也存在故障的问题,因为现在室外空气比较脏,室外遮阳需要清洗,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构件很容易变脏,导致无法作业。

双层皮幕墙存在问题是盲目推广,忽略气候适应性特点和适用进驻类型,未区分外呼吸、内呼吸幕墙,系统对内、外层玻璃的不同性能要求,无法通风,或无法有通风。夹层空间面积不够,或过多楼层串联通风,未合理设置遮阳百叶,额外增量投资1500—2000元/平米,且浪费一定使用面积和空间。

光导管使用的问题是市场不太透明,性能差别非常大。某些建筑进深非常小,完全可以用开窗实现采光,但是还是用了一些光导管。这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自然通风是非常好的技术,希望能够用定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一个建筑的通风好不好,最后用数据说话。实践之后要长期的测试,在典型的工况下对室温下降多少,最后折算一下相当于多大的冷机,这是在后评估、性能评价里面做出的工作。

地道风系统温差达到了7度,往南的区域地温降温效果有限。空调采暖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策略的项目,空调能耗水平总体较低。、,也有一些项目存在问题。系统的能效高,并不代表最终的能耗一定低。

地源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数配系统做的不好,过渡季、夏季冷却塔和土壤换热运行策略问题、换热等问题需要警惕。

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不高?比起现在大家觉得一般正常用的13%的发电效率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潜力。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和集热系统效率:6—10月份高,其他月份低。保温水位控制问题,冬夏水位控制一致,冬天实际用水量小于最低控制水位,浪费热泵电量以维持保温水箱水温。

屋顶/垂直绿化存在的问题是,跟屋面一体化之后造价会增大,养护的效果不佳。推荐的方式跟屋面有一定的隔离,遮阳的话用一些爬藤类观赏效果和成本控制好一些。

雨水利用系统页存在一些问题,技术成本比较高,用的过程中实施的效果有问题,存在气味,影响了使用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的解决上,林波荣也介绍了已有的解决思路,即以性能(能耗/环境品质)目标为导向的正向优化和以能耗和环境性能提升为单一或多目标的反向优化。

希望能够从规划的开始,通过用一些分析工具做一些定量化的评价。定量化的评价可以算出结果是不是有问题,部分住建部出台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标准,对做的模拟工作进行标准化,保证了模拟的准确性。利用软件设计从二维的平台不断地往三维迈进,实现技术的集成。

林波荣介绍,美国能源经济协会ACEEE曾经在国会的报告里面提到中国在在建筑节能方面与很多国家相比已经排到第一,说明国际社会对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给予了肯定。

预留gg3
    打印 分享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