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住工品牌部部长 崔健
Q:中国建筑产业化早在50年代就开始出现,直到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尤其是开发商接受产业化一直很缓慢,作为产业化领导者远大与开发商合作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崔健:
相对于普通建筑 总体成本较高
跟开发商合作,政府应该有动力去推进。比如说远大做一个项目的预算,最后它一定是预算价和结算价要求是相等的,但开发商现在和传统的建筑商做出来的特点是什么,结算价和预算价是不一样的,开发商不在乎,因为传统建筑行业都是这么做的,很多关注点和政府切入点是不一样的。很多开发商,一些优质开发商很关注居住品质,但是实际上可能只想把房子卖出去,采用不采用新技术,对开发商来说没有太多的动力,因为现在从市面上来说,像能够做到远大这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毕竟是少数,那么形不成规模,这种制造业如果形不成规模它的成本一定会上升,它的成本有可能会比传统建筑还要更贵一些,一旦成本贵了,开发商就完全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可是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开发商不去做这件事情,建筑工业化就形不成规模,形不成规模就没法降价,没法降价开发商又不去做了,就形成一个死环。实际上政府在推动这件事情,政府刚把自己保障房让更多建筑工业化去做了,有一定的产量,从工厂也好,从建筑成本也好,成本下降之后就可以跟开发商去进行合作。
效果不容易显现 开发商缺乏动力
那么远大的产品各方面都要比传统建筑要好,价格如果便宜了,那么开发商自然会愿意合作。因为很多角度,比如说饱暖也好,还有防水也好,对居住的人来说不到十年、二十年是看不到的,外立面,楼体外表面脱落,不到十来年看不出来,开发商已经不关注原来的销售了,短期内大家一看楼很漂亮、很好,居住应该没有太多问题,那么客户买这套房子,开发商销售,他不再去关注了,而政府不可能这么做的,他不可能说自己卖的保障房,十年、二十年之后不能用了,包括政府也好,包括业内人士,很多人都知道现在造的房子和它的使用年限、居住年限是不匹配的,真正能够使用的年限远远到不了70年,有70年的产权,但是房子根本住不到70年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是小问题,但这些小问题会影响居住品质。而且还有一个原因,这个行业虽然发展了一段时间,我国提出这个概念也经历了一段时间,但真正快速发展也就最近几年,所以产业化还是属于一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前期,最终客户使用是购房者,他属于最终的消费类人群,消费者对所谓的建筑产业化可能不去了解,没有动力去了解。开发商在卖一套房子的时候,开发商告诉客户这个项目是通过建筑产业化的方式去建成的,这个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开发商也没就动力去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其实住宅产业化是一个多方面原因的,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速度会比较缓慢,只不过政府倡导的也好,或者业内人都会更多关注,知道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现在建筑形势基本上全都是工业化的形势,这种趋势无论优点、特点来说是必然的,所以很多企业都会认清了这个方向,大家都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包括政府也好,包括产业内的人也好,在推动过程中期望永远会比实际速度要慢一点,所以大家都是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说所有的开发商都抵制产业化,因为他必须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越来越接受,越来越给建筑工业化企业提供支持,这个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一些开发商去尝试,尝试完了之后去实现,别的开发商看到这种效果很好,去学习、模仿。
结构比较单一 难满足市场需求
开发商相对接受的会慢一点,开发商有开发商的顾虑,开发商最在意是市场的需求,开发商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就是客户,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就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发商有他个性化的需求,产业化企业就需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不然你永远适应不了市场的发展。现在大部分企业满足不了开发商,开发商要求这栋楼怎么能卖好,不同的户型配合有很多种,这样可以卖小户型,卖大户型,卖中楼,计算一个经济户型,最符合这个城市好卖的户型是什么样的,这个占多数。那么相对来说贵一点肯定有一部分,便宜一点有一部分,这样总是最好卖的,但相对于建筑产业化来说,相对不太容易,因为这种工业化讲究量产,实际上这个矛盾不是不可以解决。
其实解决方案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批量生产面对的不是一个开发商,有很多开发商,大规模生产必然成本会下降。另外,通过自己本身技能提升,能够有很多解决方案,能够把这种问题应对了。其实并不是说这些矛盾不解决,而是说一定要通过付出成本、付出实践、付出时间把这些难题解决,建立项目结构体系,去论证它的合理性或者它的适应,一定是通过大量的投入、大量的实验做的,远大未来在顺义买了一块地做数据中心和研发基地来做这方面研究。
Q:相对于国外建筑产业水平,国内建筑产业化的技术与外国技术差距大吗?
崔健:国内领先的几家企业使用全部都是国外的技术去集成的,远大学习四五种国家不同的技术,吸取四、五种国家的经验和优势,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中国产品,所以技术环节差距是不明显的。但关键在于,建筑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一两个技术点做好了就能解决问题,整个结构体系如何做到完善,这需要很多人、很多专家去研究和探索的。
Q:PC大批兴建和推广,一些人视乎把住宅产业化与PC化等号,你认同吗,如果不认同你觉的住宅产业化除了pc还包括哪些?
崔健:开发商已经开始使用预制楼梯,那不能说之前就叫产业化,产业化指的是一个体系,包含很多细节,不光是构件上生产的产业化,可能到未来是内装的产业化。因为很多企业、很多项目,远大要求的是做到精装的标准,内装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效果,一定要明确产业化的目的是什么?首先产业化是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高效的,并且高标准的,而且高质量的,
比如,做一个墙板,这个墙板做完了之后,用什么方式放下,那和传统的工业没有太多的区别,只能说这是一个过度的环节或者只是产业化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说它不是产业化。所谓的建筑工业化,那么一定是通过工业化的形式来去实现建筑,因为很多企业做不了,只能做构件,没有资质、没有能力搭建,没有人员、没有能力设计,肯定是先从构件来做,做构件相对来说有工厂、生产力、制造技术能做出来,相对来说是容易达成的环节之一。实际上要把建筑工业化做好,一定是从设计源头开始做的,从设计阶段就想要用建筑工业化,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结构适应这种模式,又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去能够展现更好的外立面,展示内部的空间,一定要想做好满足最终用户的感受,一定是从设计开始做的,所以为什么说有些企业只做中间的一部分,只能说有些企业做了一个环节,只能说这些企业是一列冲锋的车厢,不是整个火车,也代表不了整个火车。
Q:在产业化大潮中,pc构件首当其冲,一些人认为钢结构也应该是建筑产业化的一部分,PC结构和钢结构哪个更好些?
崔健:其实钢结构也算,因为钢结构绝对算是一种形式,大家不要去强调是选用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他应该说适应不同的建筑形式,适应不同的层数,很多企业都在学习日本和德国,远大也一直都在研究,一直都在学习,每一个国家使用的建筑体制不一样的,以日本为例,日本发展是最长的,而且社会需求是最高的,人口少。当时二战结束之后,他面临大量的重建,所以他的社会需求非常高,他有时间、能力、需求,政府要去投资,也让一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他会根据不同的层高,低层、中层、中高层、高层、超高层使用不同的结构方式,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结构,比如一些像鸟巢永远不可能用混凝土的结构做出来,一定是钢结构的。你要使用钢结构也好,或者使用混凝土结构也好,只不过顺应不同的需求来决定的,钢结构有钢结构的优势,混凝土结构有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不论从成本比较也好,还是从稳定性比较也好,适应的是不同的环境,适应不同的趋势,实际上是两条线来发展。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