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王晓锋
我是搞结构出身的,在我国的建筑热潮中,在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对政策制定起决定作用的大部分都是搞结构专业的人员,建筑专业、设计专业和节能专业参与的比较少,在建筑工业化专家技术委员会里有只一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能院的专家,如何让节能专业参与到建筑工业化政策制定中,我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正在考虑。
建筑工业化一般被认为包含五大要素,即: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这种概念主要是针对PC建筑即装配混凝土结构型建筑制定的,我们觉得概念外延可以更广泛一些,因此,将建筑工业化定义为:采用减少人工作业方式的标准化流程,建造以“四节一环保”、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的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途径。我们认为不仅商品混凝土是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新型的模板和模块,甚至精装修都是建筑工业化的表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成分,如果只包含PC显然是不合适的。
建筑工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方式由传统的现浇作业方式改为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板为主;采用各种新型的装配式结构,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业化的外墙内墙板、木结构等;建筑精装修也不失为工业化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要发展建筑工业化?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力成本的提升。建筑工业化只是众多建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在与国外建筑师交流时发现,他们并没有刻意把建筑工业化放在很特殊的地位,建造方觉得哪种方式合适就选哪种。其实发展节能保温一体化也是,千万不要像光伏一样硬性推广,认为把地方政府搞定就能在当地得到极大发展,往往换一任领导就没戏了。只有技术本身有生命力,才能做到有意义地推广。
目前,我国之所以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除了上述人口和劳动力的问题外,城镇化需求大、节能要求高、质量要求高等也是主要原因。另外,从业者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因此寄希望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也据此制定了各项政策,而这些政策真正落地的并不多,还有一个特点是我们的政策基本上都只针对开发商,很少涉及其他领域。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建筑工业化实施得最好,主要得益于当地的优惠政策。在各级政策中,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上海的建筑工业化、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利润最大。2014年上海有25条PC生产线,2015年又新建了十多条。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的建筑工业化效果仍不明显。目前我国做装配式PC建筑主要为高层建筑,基本都是100米33层以上的项目,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才有广阔生命力。但目前高层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土建造价一般每平米提高200-800元,以北京为例,做预制外墙造价为400元/平米,不做预制外墙造价为120元。既然如此,为什么这种项目还能做?因为国家规定对采用装配式施工的高层住宅奖励3%的容积率,这3%是开发商白得的面积。假设增量成本是500元,建一栋33层的住宅,出楼面价要超过16500元才有意义。而全国楼面及土地价能超过 16500元的只有很少部分的几个城市。总的来说,推广装配式结构主要靠政策为先。所以这种结构别想在济南、沈阳等二三线城市发展。
对于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前期也制定了一些规程,但我觉得,首先要解决节能技术问题。无论是内保温、外保温还是夹心保温,保温一体化与节能技术的无缝衔接才能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如果不是无缝衔接,就要先解决衔接问题,满足节能要求。其次,对于既有建筑重做保温隔热体系的,要明确建筑结构和构件与新的设计施工方案是否存在差别。以前我们做过很多项目,多少都存在一些差别,有的是上的差别。有的要打断剪力墙。关键是要解决结构设计施工和节能设计,要能设计能施工。最主要还是成本与控制效果。此外,还有技术路线问题。尽管我不搞节能,但我经常向节能专家请教,比如在北方采用什么保温,在南方采用什么保温?中国幅员辽阔,不可能一种保温技术能适用于各个地方。
建筑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要想得到全面推广,离不开综合效益,也推广离不开标准,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继续努力,制定更完善的标准。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