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建筑
日前,一篇名为“17个中国式奇葩建筑,没有最雷只有更雷”的帖子广为传播,沈阳“方圆大厦”、抚顺“生命之环”、“三座佛”、苏州“秋裤楼”等雷人建筑榜上有名,被网民疯狂吐槽。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流动的音符,它关乎周边的生态环境、整体和谐等。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地各地造型奇特的建筑叠出,“大裤衩”、“铜钱楼”、“开瓶器”、“火锅筷子”、“福禄寿三星像”、“小蛮腰”等奇葩建筑的高耸林立,真实的演绎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流行语。疑问的是,难道几千年的文化古国,本就具有独特的风格的中国建筑真的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趟?只有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的这些建筑才能迎合标新立异的心态?答案非也。事实上这些千奇百怪的建筑,无一不是官员拍脑袋决定,权力之手乱伸,设计沦为权力奴隶的产物,是权力意志产下的“怪胎”。
回溯历史,摩天大楼曾风靡祖国大地,各种“最高”的头衔不断易主。时至今日,城市建筑由拼高度“转型”为拼造型,各种造型奇特甚至出位的建筑,不时的撩拨着报端纸媒话语权。而在奇葩建筑的背后总能看到地方官员的魅影,让奇葩建筑成为了权势地标,更有因为工程腐败而被撂倒官员无数。究其原因,源于权力的自我膜拜。“我的城市”“我的GDP”“我的财政收入”等每每成为主政一方者的私产,奇葩建筑也就相当于“家装”,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留下一个地标建筑,也就留下了“名留青史”。归根结底权力监管失控,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所致。
毋庸讳言,早之前有关建筑设计的各种制度在执行中有法不依和监管不力的情况的确存在。如招投标制度变味,围标、串标、领导内定、暗箱操作等“潜规则”盛行。甚至不少建筑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实际成了迎合领导的可“批”性研究。奇葩建筑要出笼,都离不开最初“创意”和最后的决策,也就是主张修建的主要领导。不懂设计,不了解建筑史,缘何会自居为“规划之神”“设计之神”,成为最后决策者?权力张扬是奇葩建筑种种乱象的根源,实则是“权力标志”“虚荣标志”。它不仅造成政府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损害地方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历史。奇葩建筑无疑让中国建筑理念和建筑师“失语”。“千城一面”与“媚俗怪异”建筑并存,不但造成城市特色缺失、品位不高,更让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建筑脱离地域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或许全部怪罪官员干预设计有失偏妥,但与谁说了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误以为搞出一堆“形象工程”、“断命建筑”就有了面子,就能拉升地方GDP,却不知在光鲜和繁华背后,忽视了应有的民生,彻底走向民众需求的反面。
一言以蔽之。面对奇葩建筑风格虽不能被盖棺定论,一棍子打死。但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来刺激感官,不尊重建筑规律,是既不为民,也不惠民建筑,势必让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演变为“失衡”。笔者以为,要规避此类奇葩建筑再次上演,得依法严格审核层序,杜绝因权力意志作怪想建就建,更需要给权力瘦身,提高民意参与度,让规划设计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建设为民、惠民,并能很好的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