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舒适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不是高档商品房的专利。近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最新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常营经济适用房B标段8#9#廉租房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在最近两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公告中,住建部共授予了14处住宅建筑和7处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其中,本市分别有3个住宅建筑项目和5个公共建筑项目入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西区会议中心和东区展示中心两个项目更是获得了三星级的最高评价。
在听到“绿色建筑”这个词时,有市民认为,“绿色建筑”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物业费或抬高房价。也有市民在反复比较多个项目之后,认为节能设施的成本会转嫁到购房人头上,因而表示对很多高科技产品“不感冒”。
对此,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绿色建筑其实并非“高价建筑”。在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据参与制定绿色建筑标准的专家介绍,绿色建筑除了节能和低碳之外,一切都以人的舒适度为核心。小区的绿化率会相对比较高,调整了小区楼座位置之后,社区里的自然风使居民在夏天只需开窗就能降温;良好的隔热设备甚至储热设备的使用,会让家庭每月节省很多电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育健身设施等社区基础型公共服务设施只需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从今年起鼓励设计单位在保障房投标文件中设置节能设计专篇,同时鼓励投标人在保障房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节能环保措施。在政策倾斜下,本市的保障房将有望率先普及绿色建筑标准。(记者 耿诺 实习生 荆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