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的腐败路线
据国土资源部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天津、武汉、南京、广州、深圳等地,均已建起大量的小产权房。以深圳为例,小产权房占全市住房总套数的56%,约一半深圳人居住其中。如今,小产权房背后已经形成一条腐败链,不根治这条腐败链,小产权房建设只会愈演愈烈,越禁越多。小产权房是伴随着商品房价格暴涨而快速发展起来的,高房价令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难以承受,他们只好将目光转向虽不被法律认可但价格只有商品房三分之一的小产权房。
很多小产权房背后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权钱交易。绝大多数小产权房没有法律规定的这证那证,按政府的说法是违法,大量违法小产权房之所以还能存在,是因为那些监管者收了好处而放弃监管。很多人都以为开发商赚的钱多,实则不然。用于打点的费用,约占总销售收入的8%到15%,而开发商的利润率也基本处于这一水平,倘若遇到阻力或被拖延,开发商的利润很可能都被蚀掉。
开发商在刚涉足小产权房建设时,主要是两条线,一是归于直管系列的城管执法,二是所在地的乡镇政府领导。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两条涉及小产权房的腐败路径就形成了,一是城管执法局普通执法人员及其领导,另一条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和镇领导。在开发商们看来,这两条线有交叉也有分工。如果在打点时偏重一方而忽略一方,可能会激怒后者将违法建设的消息往上捅。
监管者睁眼闭眼间,大量小产权房拔地而起。一般而言,开发商从村民手中买下地块开始施工后,最先发现的一般是村里和城管执法人员。“这种级别的人,一般给的钱并不多,他们多以建设面积为标准收钱。少则几千,多则三五万,也有收几条好烟、吃吃喝喝后不管的。”
基层的人收了钱不往上报,上面的人是很难知道违建小产权房信息的。开发商如果在这个间隙里抢建好并卖掉,等购买者住进去后,即使上级政府发现,后者也很难处理,否则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利益链已经形成,大家都乐在其中,甚至为了避免出事,执法人员还暗中予以帮助,比如通风报信,查处得严时,让建筑商停下来避下风头等。”
打点方式无外乎两种:从上而下的打点,只要到位,都问题不大。而从下而上的打点,随时都有灭顶之灾。风险最小的办法是找到“大头”,否则下面但凡管事的人都会设卡,但一般建筑商多为节约成本而选择由下而上,如果遇上麻烦,再见招拆招。
小产权房蔓延,地方政府及城管、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应承担责任。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著名地产律师王才亮认为,当前小产权房清理的首要工作是,查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渎职失职行为。单纯清理开发商或让购买者承担损失,有失公允。
王才亮说,小产权房违建背后的腐败链,实际上是相对于正常房地产开发的另一种利益再分配。正常的房地产开发,政府通过招拍挂卖地、收税,创造财政收入。而小产权房开发对财政贡献不大,但与此有关的官员能享受到巨大利益。“根源在于基层的腐败,地方政府以及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的基层单位,都有权利和能力制止,但村、乡两级尽力推动,其他部门纵容,所以小产权房屡禁难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