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5.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如何建?

时间:2016-08-13 19:21来源: 作者: 点击:

  ●点位名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成为唯一入选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整个遂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可归纳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项目试点区面积为25.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8.28亿元,完成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排水设施、生态修复、供水保障、能力建设7大类共346个项目,计划到2017年将全部完成。
  ●蹲点札记
  这里的工地静悄悄
  走进遂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最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安静”——项目就隐藏在街角小院、停车场。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这是一种福气。它没有占用广阔的工地,不会让街道在上下班高峰期堵成一锅粥;也没有嘈杂的建设场景,免去了恼人的噪音。
  这种安静,是主动争取的结果。在遂宁的几天,“如何降低对市民影响”是记者反复从政府工作人员口中听到的话题。从老百姓满意度出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好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惊讶于当地政府思维角度的转变。如果说“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冰冷的文字表述,那么我们看到的一切,就是对它最温暖的诠释。
  这里的工地静悄悄,但从它身旁经过,我们分明听到了政府变革的声响。
  “最隐蔽”的工程
  346个项目“藏”在绿地、小区间
  建海绵城市,工地在哪儿?
  唐静拿出遂宁市城区地图,用手在城东画出大大的一个圆,“这么大片地方都算项目现场。”这位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共346个,散布在这片25.8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约八成项目在河东新区。
  3月14日上午,记者乘车从遂宁市老城区出发,沿涪江驶向河东新区。一路上,唐静不时指向窗外,“那儿有下沉式绿地”“那儿建了透水铺装”……顺着指向看去,记者只见到修整中的绿地、停车场,“没看到工地呢?”“都是工地啊。”唐静说,海绵城市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项目要求小规模、分散,且注重利用天然河道、湿地等,因此每个项目都“不起眼”。
  说话间,车停在东平大道。远远看见人行道旁中有一大坑,不少工人围绕四周。“这个,是在种树哇?”听到路过行人误解,唐静反倒有些得意,“凡是要大规模挖路的方案都被否决了。反复想办法,就是要让过路的(行人)没感觉。”
  走近坑边,记者才发现一个长20米、宽6米的白色方块,躺在深达2米的坑底。一旁的工人还在不断组装部件,扩大方块。“这个就是‘海绵体’。”唐静介绍,如同海绵,暴雨时它能大量储水,使雨水慢慢下渗而非迅速排入市政管网,从而减轻管网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可能,同时补充地下水。依托这样大大小小的“海绵体”,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将整体实现25.7毫米以内日降水全被“海绵体”吸收。至于工地,“安好后用土一填,种上植物后就完全看不出来。”
  减小工程对城市的影响,并非只是唐静的“口头禅”。“春节前才撤围(完工),春节后又开始围起挖路!一次做完不得行?”当天下午,在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单位参加的内部会上,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忍不住对某单位拍了桌子,“这个不是重复开挖,又是啥子!3倍罚款,没说的。”听到这儿,相关单位代表低下头,没说话。
  “最前沿”的工程
  一边施工一边“做试验”完善
  “好,放水!”随着一声令下,工人拿黑皮对准地面,几股粗水柱迅速汇成一股股混浊的泥水,流入截水沟。
  3月15日上午,金域国际房地产项目工地,工人正在进行地面清洗作业。和平日不同,截水沟尽头处的窨被拉开了,河东新区建设局副局长李建宁和同事围成一圈,紧张地观察水流情况。
  朝窨井里看,里面一根竖管管口朝天,上方约半米处正对一根横管。随着泥水涌入,下方竖管管口逐渐没入水中,而横管则始终处于水面之上——前者直通“海绵体”,而后者连接市政排水管网。“水面没有淹到横管,证明‘海绵体’吸纳水的功能正常,可能比设计标准还略高一些。”李建宁明显松了一口气,“行,功能性试验算是通过了。”
  施工中的项目还要做试验?在李建宁看来,这是遂宁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的“本职工作”。“海绵城市在全国都是前沿课题,没太多先例可循。”他说,这意味着几乎每一步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就这么个管口设置,先后有3个设计版本,哪种施工最简单?哪种效果最好?都需要试验来改进、完善。
  说话间,有人说可通过增加接头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将竖管管口改为横置,从而避免因异物堵塞管口。李建宁连连点头,赶忙把想法记了下来。
  几乎同时,另一场“探索”也在同步进行。“项目效果监测,为啥不能用水务部门的已有设备?”在海绵城市监测平台项目评审会上,针对该子项目实施方案,遂宁市经信委信息化科科长郭林洲率先发问。“因为监测位置不一样,海绵城市主要在地下。”王明华刚答完,遂宁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佳立马接话说道,“建300个气温监测点太多,同一气团下温度差异不大;但雨量监测点又太少,每平方公里一个比较合适。”王明华赶忙记录。刚放下笔,市环保局又提出了建议……“各领域各部门碰撞的过程,就是完善的过程。”会后,王明华整理笔记本,发现建议多达十余条。
  “最复杂”的工程
  设计师根据地下情形现场改图纸
  和新区以新建为主不同,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多涉及改造原有道路、小区。3月15日下午,记者乘车返回老城区。
  下午2点,老城区遂州北路35号院,一进大门就遇到向下的陡坡,坡下逾20位工人挤在小院落中忙碌施工,一个抽水泵房已初见雏形。“少抽几根烟!活路都还没干完!”刘志永大声呐喊,催促工人们返工,“4月底就要竣工验收,工期很紧了。”这位项目经理的言语中透着急切。他说小院地势低洼,平日下雨必然会积水。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一部分,这个项目在建泵房的同时将抬高整个院内底层,有效防止小区内涝。
  在工地现场,一位叫管茂全的人和周围似乎格格不入——戴眼镜、拿笔记本不时记录。“我是(这个)项目设计师,来看现场。”管茂全说:“从4个月前开工,项目设计方案就反复修改,至少调整10次了。”
  原来,小区建于十多年前,地下管线复杂却资料不齐,导致施工中时常挖出意料之外的管道。它是否已废弃?该改变线路继续用,还是拆除?这都需要设计师现场调查并针对性修改设计方案。为此,管茂全索性在工地边租下一间房,每天都往现场跑。
  提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复杂性,赵杰或许有更深的感受。在这位河东新区财政局综合科科长手里,今明两年的海绵城市项目名称列表就有3页纸之多,分为水系治理、古镇建设改造、内涝改造等12大项目,几乎都采取PPP模式进行公开招标。“明年要完成建设,所有项目就要在今年四五月份全面启动。”为此,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落在财政部门身上——仅赵杰手里就同时进行着物有所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协调各项目方案编制等多项工作。“基本上天天加班,实在累了就在办公室眯一会儿。”记者这才注意到他旁的黑色沙发上,叠放着毛巾被、枕头。
  项目启动后,会不会轻松些?听到这儿,赵杰和同事们相对而笑,“最忙的时候才刚刚开始。”笑完,赵杰补充了一句,“我们不光要做(工作),还想申请国家级PPP示范项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