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12 18:0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今年以来,省济宁市城市规划监察支队坚持科技兴队、科技强队,不断引入科技手段助力规划执法管理,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批后监管执法效能,有效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采用GPS卫星定位,提高建设工程测量精度。支队在项目基础建设之初即引入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建筑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再与规划审批数据比对,查看建筑楼体的实际建设位置与周边建筑的日照间距、消防距离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划审批要求。此举有效解决了执法队员利用、钢尺等简易工具定位建筑单体时测量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了工程项目建设移位、“变胖”、“变瘦”等现象的发生。
建立批后监管系统,实现工程数字化全程监管。在落实好建设项目包保责任制、及时填写《建设工程跟踪管理表》的基础上,支队进一步完善工地档案管理内容,引入工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依托城区电子地图,支队对每名执法队员监管的每处建设工程区分在建、主体完工等不同类型,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将日常巡查监管的建设项目照片、视频等资料导入管理系统,并进行实时更新,基本实现了工程建设初期、中期、完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方便了对建筑工地的执法监督管理。目前,支队正计划将办公网络与工地电子监管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控。
引进“航拍无人机”,协助规划执法监管工作。支队借鉴其他地区成功做法,采购了“航拍无人机”,并编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升空、拍照、核对、查处、监督”查违控违工作流程。对高层建筑主体刚刚封顶、当事人不配合执法管理等情况复杂、不方便进入的建筑施工现场,采取航拍摄像、影像比对的方式进行检查,快速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及时进行立案查处,大大降低了执法管理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