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10 15:32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建筑业作为盐城市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市城乡建设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思路、目标和要求,认真履行服务、管理、指导、监督等行业职能,深入推进“服务四贴近,创新四突破”服务举措,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市建筑业在市场拓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贴近市场服务,在推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上求突破
盐城建筑业大头在外,市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队伍发展到哪,服务跟进到哪”,将外施服务延伸至市外,拓展到一线。一是紧贴外施实际,靠前服务,共拓规模市场。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京津冀、东三省、、沪宁线、长三角等版块市场设立6个驻外办实行驻点服务,在队伍注册准入、业务接洽、市场推介、施工力量调剂等方面靠实服务,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走势,调整经营策略,化解经营风险,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叫响“盐阜建筑铁军”品牌。目前,该市建筑施工队伍分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大中城市,培育了、山东、南京等6个万人以上规模市场,形成50多个千人以上规模市场。二是紧贴“一带一路”,助力服务,抢占热点市场。组织企业全力抢占“一带一路”沿线建筑市场。建立季度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先领域、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目前,全市共有14家企业取得对外签约权,其中8家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蒙古、俄罗斯、越南、印尼、肯尼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承揽了近20项工程。10月份,该市在尼日利亚总承包的首个亚投行项目——维岛大桥建设正式启动,项目造价7.1亿美元。三是紧贴绿色发展,引领服务,开辟潜力市场。超前谋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各县(市、区)建筑业主管部门和部分开发、建筑企业赴、长沙等地观摩学习。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项目落实,强化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目前正在协调指导金贸建设集团申报省建筑产业现代化部品生产类示范基地,苏立德绿色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进驻大丰,射阳县成功引进成立江苏赛纳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建湖苏标公司引进了国际领先的轻钢结构技术。
贴近企业服务,在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
针对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筑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的实际,重抓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发挥职能优势,一对一精准服务。扎实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挂钩联系企业活动,在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挂钩服务,分门别类开展靶向服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先后帮助江苏明华顺利完成建筑资质3个增项,帮助江苏国丰在西北及东三省签约7个工程项目,总造价近16亿元,等等。二是发挥协调优势,实打实政策服务。积极与财政、税务、金融、国土、政务办等部门协调对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和扶持建筑业发展加快建成建筑强市的意见》,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企业资质晋升、骨干企业培育、创优夺杯、科技创新、权益保护等方面用足优惠政策,落实了800万元建筑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发挥指导优势,面对面深入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申报,引导企业拓展高附加值专业领域。至2015年,全市共有总承包企业763家,专业施工企业612家,在苏北唯一新增特级资质2家,一级资质32家,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成龙的施工体系。多元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年均达39.5%以上,该市建筑业以房建为主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贴近现场,在拓展“互联网+”行业管理上求突破
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一是推广应用行业监管信息平台,审批服务全面瘦身。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管理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服务工作的通知》,实行二级建造师变更注册实行网上申报和审批,共减少二级建造师变更注册纸质申报材料2100余份,审批时限由原来每周一批压缩到每个工作日办结。提前介入审批流程,通过QQ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主动向企业发布信息、公示流程、明确清单,确保“咨询一次讲清、受理一次到位、审批一次办结”,加班加点保障办件即到即办。推出网上预约服务和异地集中办理,今年以来共预约办理700余件、异地集中办理80多个批次共5000余件。二是筹建开通“一网一号”互动平台,指导沟通全面推进。年内筹备开通了盐城建筑业网和“盐阜建筑铁军”微信公众号,“一网一号”两个网上互动平台,整合兼容并接入了建筑业所有的行业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建筑领域信息服务、沟通和交流,拓展了优势建筑企业的宣传推介渠道,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赴外施工中信息不畅、办事流程不清、政策法规不明、沟通合作不便等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建立健全质安目标控制体系,创优夺杯全面完成。通过应用大数据和模块,适时掌握创优目标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新技术应用、技术资料、文明施工、资金保障等现场情况,切实加强对创优工程项目的跟踪指导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创优目标和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目标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创获国家级优质工程6项,省级优质工程71项、省级文明工地370项,创成QC质量控制成果奖136项。2015年获国家市政“金杯奖”2项,省优工程11项,省文明工地65项。
贴近群众,在维护外出施工队伍的稳定上求突破
针对外出施工队伍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和流动性强、难集中、难管理的问题,坚持贴近实际,靠前服务,切实维护队伍稳定。一是全面加强外出施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外出施工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在6个规模市场成立了驻外临时党总支,设立支部49个,促进外施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强化外出施工思想政治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流动电影进工地,安全责任记心中”、职工运动会、淮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围绕“三安两优”目标,开展外施诚信自律承诺活动,打造廉政文化示范工程13项。二是妥善解决处理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拖欠问题。与省厅驻外办、当地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对辖区内外施项目现场实行“家家到”,及时处理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切实保障外施企业和农民工合法权益。据初步统计,2015年共处理解决35起、近1300人次的农民工工资纠纷,涉及金额2100多万元。
通过深入推进“服务四贴近,创新四突破”服务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市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由610亿元增加到1550亿元,累计完成总产值6037亿元,实现增加值1704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了9%。其中出市施工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56亿元,实现增加值980亿元。全市建筑业发展年增速平均达到15%以上,年均吸纳农村劳动力47万人次,其中出市施工人数年均达到34.63万人次。2015年全市建筑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建筑业发展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苏北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