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04 21:14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宿州市是省的“北大门”,下辖四县一区,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50万人,建成区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0万人。市级城市管理实行综合管理执法体制,主要承担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河道广场等管理职能和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行业管理职能,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一、主要动因
问题与矛盾的凸显倒逼宿州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探索城市治理路径。
现状所逼。几年前,宿州市市容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外地人戏言,“从淮南到淮北,中间有个垃圾堆。”省级文明城市多次创建未能成功,城市形象严重受损,极大影响了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
群众所盼。连续多年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群众民意测评中,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排名靠后,群众意见大。客观环境与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期盼、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快速推进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形成极大反差。
难题所迫。城市管理理念滞后、有效手段匮乏、模式僵化。城管执法手段单一,简单执法、粗暴执法造成部分被管理对象对抗执法,执法环境日益恶化。
二、基本做法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为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宿州市着力从5个方面探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坚持理念引领
以人为本的理念。宿州始终坚持“城管为民、城管靠民、城管惠民、城管育民”,通过城市治理使市民获得更多实惠。同时,在治理过程中教育市民,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改革创新的理念。宿州市积极推进影响城市治理工作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创新,形成“大众创新”的新局面。3年来,在34项工作中取得突破。
绿色发展的理念。宿州市大力开展绿色规划引领、绿色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绿色生活倡导行动,建设绿色城市环境,引导绿色生活风尚。
协调包容的理念。宿州立足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帮助管理服务对象、投资者和特殊群体,解决生产、经营、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全体市民都能够分享城市治理所带来的红利。
坚持综合治理
部门“大协调”。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政委、主任的宿州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统筹协调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单位。
职能“大综合”。充分发挥集多项管理执法服务职能于城市管理局一身的体制优越性,建立内部系统管理网络,使各个职能单位之间形成责任链,把纵向管理和横向责任链有机结合起来,既做到各司其职,又能综合协调处理问题,形成“各做一盘菜,同办一桌席”的局面。
社会“大协同”。积极推行“城管+商户”、“城管+企业”、“城管+协会”、“城管+物业”、“城管+媒体”等共同治理模式,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群众和管理对象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
群众“大参与”。通过持续开展“宿城最脏最乱最差的地方”评选、“绿化大行动”、“创园全民行”、“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用脚丈量城市美好”、“走进城管”、“向十大陋习宣战”系列活动,让群众体验城市治理工作。
坚持“四化同步”
精细化。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思路,实施城区“五大节点”改造,打造精品示范路、精品示范板块、培育“N个”精品示范点,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用,整体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市场化。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上,从完善市政设施功能,还历史欠账的现实出发,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谋划供水、排水、垃圾收集处理、园林绿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地下管廊建设等10个方面PPP项目23个,总投资30多亿元。
智慧化。以数字化城管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微信等技术,推动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供水、智慧执法、智慧管网建设运行。
法治化。按照“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城市治理”的思路,科学制定地方性法规。《宿州市城镇绿化条例》已出台,《宿州市城市治理条例》正在开展立法前工作。
坚持服务为先
构建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平台。依托互联网,构建了虚拟超市。群众通过超市微信平台、“顺意通”平台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查阅办事指南,了解城管工作动态;通过“12319”城管服务热线、“市民通”、“局长信箱”等直接反映诉求;沿街商户可通过“宿州城管执法支队便民微信平台”了解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咨询管理标准、寻求帮助。
建立服务群众的快速反应队伍。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及时办结处置效率,组建了12支“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应急服务队,城管执法支队组建了“城管110”应急服务队、园林管理局和市政管理处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供水公司成立24小时应急服务队、红十字会服务队……12支应急服务队不断涌现感人故事。
形成服务群众的高效处置机制。按照“既要办得了,也要办得快,更要办得好”的要求,“宿州城管服务超市”实行“多个渠道接水、一个池子蓄水、多个口子放水”运行模式,各职能单位办理结果、群众满意度由“宿州城管服务超市”软件系统自动统计。“宿州城管服务超市”运行以来,共处理群众各类诉求8679件,办结8510件,群众满意率97.8%,并于2015年荣获“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提名奖”。
坚持共建共享
宿州市在城市治理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使更多社会力量从旁观者、批判者变为建设者。
征求民意。在公园广场规划设计、城市节点改造、公共自行车布点、垃圾处理厂建设等工作启动前广泛征求民意,使征求民意工作常态化。
对话讨论。组建城市治理群众工作委员会,设立“群众议事中心”、“市民观察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对社会关注较高或影响较大的城市环境治理案件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主动引导。宿州市摒弃“管”字当头的“硬性”思维,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让群众参与城市治理、融入城市治理,实现政府与群众的新型互动。
强化监督。推行城市治理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开展“阳光治理工程”,拆除违规广告设施达45万平方米,社会舆论给予较高评价,2014年人大常委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测评满意率为100%。
三、主要成效
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促进了宿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华丽蝶变。
推进了设施功能完善化。总投资1.1亿元的汴北水厂建成运行,改造供网56.1公里,水质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建设供热管网38公里,铺设管线610公里;新建公厕12座,改造公厕35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2座,日转运能力1280吨;开工建设汴北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将污水管网总长延伸至230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14.4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2.4%。
推进了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通过综合利用行政、法治、市场、信息等手段,推动市容环境迅速改善,长效化管理水平发生质的转变。
推进了园林绿地生态化。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22%、37.1%和13.49平方米。先后建成滨河绿带155.3公里,河道绿化普及率80.5%,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3%。疏浚贯通城区10余条河流,实施262公顷的新汴河景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