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23 10:47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新城区停车场,用嵌草砖铺设的停车位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心。
“这嵌草砖看似普通,其实暗藏玄机。停车场在规划设计中将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的生态优先、节水理念等原则贯穿到建设过程,以绿地、道路、水系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大量使用、透水沥青混凝土和嵌草砖等节水新材料。”该区市政公司经理王建军介绍说。这标志着该区正紧跟滨海宜居城市发展的需求,创新理念,探索实践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该区着力改变城市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传统思维,坚持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并重,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有效结合,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径流污染的有效消减、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占地103万平方米的和安湖湿地公园、20万平方米的青口生态公园建设中,该区注重实施循环水体、生态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透水式广场、植草沟等项目,使公园广场像海绵一样,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备良好的“弹性”,从而有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该区通过发挥公园广场等城市“海绵体”对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能力,使雨水变废为宝,做到“大雨不淹水、小雨不积水”,让日渐硬化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变得可自然吐纳。
目前,该区正抢抓创建国家生态区的机遇,强化河道、池塘、湿地、沟渠、绿地等海绵体的保护和利用,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力求打造可“自然吐纳”的滨海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