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我省2015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情况

时间:2015-09-15 09:00来源: 作者: 点击:

2015年,全省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8.5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2045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311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436户。截至8月底,开工6.65万套,开工率78%,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开工1.54万套,开工率75%;城市棚户区改造4.97户,开工率79%;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开工1436户,开工率100%。

一、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情况

组织开展了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专题调研,对普通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多的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房源情况进行了摸底。初步统计我省可通过货币安置方式消化商品住房6400套,面积44万平方米。根据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努力打通安置房和商品房的通道,今年计划完成采用货币化方式消化待售商品房面积6%以上。目前,已完成货币化安置7075户,其中:货币补偿3927户;消化待售商品房3148套约38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86%。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机制。全国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座谈会后,根据陈政高部长和齐骥副部长讲话精神,提出了全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意见和建议,向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做了书面汇报。并在1月28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是明确相关政策,规范安置行为。3月2日,制定印发了《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各市州要重点改造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并逐步向零星分散区域(包括城中村、城郊村)延伸覆盖。棚户区居民的安置方式要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相结合,处理好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安置之间的关系,提倡存量商品房较多的地区以货币安置为主,由政府搭建平台,通过市场筹集房源,开发企业让利,棚户区居民自由购买,加快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安置问题”。

三是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基础工作。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建立2015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台账的通知》要求,建立了涵盖项目行政区划、名称、位置、改造的目标任务、改造进度、政府回购、居民选购、补偿款支付等内容的工作台账。并培训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求2015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台账要与我省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三表一图片”的动态跟踪监测制度相结合,按照“一项目一档”的原则,按月填报,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认可和好评。

四是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突出问题。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补助资金。目前,已落实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9417万元,主要用于住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落实2015年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1867万元;落实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15803万元;并督促市县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指导各地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开行及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指导各地采取PPP等模式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和货币化安置资金。

五是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及时召开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厅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成6个督查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所有市州(县)开展督查工作,在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的同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棚户区改造面临新的难度。第一,多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剩余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已成为改造的“硬骨头”。第二,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的加大,房地产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第三,棚户区改造任务中城中村比例逐年加大,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居民对补偿的预期高,征收难度大。第四,货币安置短期资金需求量大,成本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第五,我省大部分地区历史欠账较多,棚户区改造片区内、外水、电、路、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缺口更大。

二是货币化安置推动难度大。第一,各地存量房规模差异大,无法就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做出统一的比例要求。第二,棚改项目需配套20%的资本金,实施单位要缴纳10%的偿债准备金,各地反映缴存到位有困难,影响了贷款的使用。第三,现有市场上的存量房的区位、户型结构等与棚户区居民的安置意向差距较大。第四,从各地反映情况看,商品房的回购价格高于新建成本,致使有些地区选择以新建的方式安置。

四、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提高棚户区改造中央补助标准,增加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的支持。二是建议协商国家开发银行,考虑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特殊性,对我省棚改贷款实行差别化政策,放宽政府平台授信额度和条件。三是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明晰购置商品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