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保护遗址与城市建设并非“你死我活”

时间:2015-05-13 23:11来源: 作者: 点击:

保护遗址与城市建设并非“你死我活”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是济南一处抗战遗迹,2007年3月挂牌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如今这里外墙凹陷内墙掉皮,楼内黑暗潮湿还破旧不堪。记者采访得知,这处三层小楼使用权归省物资集团总公司,从70年代至今一直当员工宿舍使用。“这座楼很有历史价值,可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见有人管,保护文物不能光挂个牌就算了。”说起这座楼,附近许多居民直摇头。

抗战遗址沦为职工宿舍,无论从感情上,还是遗址保护的意义上讲,都显得让人难以接受。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因为资金投入等难题,抗战遗址在城市建设中每况愈下,一些商业开发,更是改变了遗址存在的意义。但是,保护抗战遗址与城市建设、商业开发,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就能让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鱼和熊掌兼得”。

铭记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遗址。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抗战遗迹,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也提醒着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抗战遗迹如今正逐渐被淹没,屡遭破坏。除了济南的这座抗震遗址,全国还有很多地方的抗震遗址也已“改头换面”,比如:五马归槽遗址已成为一处坟山、车公山抗日战壕遗址现为村民菜地……可见,保护抗战遗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地步。

抗战遗址遗迹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开放,有着多重意义。然而,抗震遗址保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抗战遗址保护存在资金投入捉襟见肘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难题,而市场化运作就是可行的办法。各地不妨将抗震遗址作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投资参与抗战遗址保护。这样,一方面投资者能得到通过相关经营性收入,进而调动对遗址保护再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解决了政府投入的资金难题,双方可以实现“双赢”。

当然,保护抗战遗址还应进一步打开思路。相比较而言,国外对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比较强,值得借鉴。比如:在德国,有不同主题的游览参观线路,通过这条主题线串起不同的游览参观点。为此,笔者建议:通过打造“抗战主题旅游线路”的开发模式,实现对抗战遗址的“反哺”性保护。以济南为例,可以整合抗战遗址资源,打造一条“抗战主题”线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红色旅游收入,贴补遗址保护资金,还能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抗战历史。

抗战虽已成往事,但抗战史并不是“死”的或者“凝固”的。抚摸沧桑建筑,往事历历在目,历史因此变得可感、可触,对民族的灾难也就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过去,遗迹保护与城市建设一直有着矛盾,但随着社会各界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解决抗战遗址保护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各方共识已经越来越多。发展经济不一定影响保护遗址,保护遗址也不会妨碍城市建设。只要我们站在历史高度看待这些残旧的遗址,以最大的热情去抢救,就一定能让抗战遗址更好地“活着”。

总之,保护抗战遗址与城市建设、商业开发之间的利益博弈,并非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民间资金“嫁接”,走以红色旅游“反哺”遗址保护的路子,就能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我们期待这条路子能够让抗战遗址保护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