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荣:坚守“素以为华”的设计

时间:2015-04-09 23:51来源: 作者: 点击:

人物简介:

曾秋荣,1993年毕业于汕头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后进修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研班,并获得法国国立工艺美术学院(CNAM)硕士学位。1999年创建广州华地组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以简约的手法诠释空间并赋予其灵魂,致力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突破,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践目标。

Q:请问您的设计态度是什么?

曾秋荣:我的设计态度是“坚守‘素以为华’的价值内核,以质朴的方式创造感动”。近期,柴静的那部《穹顶之下》让民众空前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看过之后也感慨颇深。作为设计人,我们应该担当起设计的社会责任,以环保设计理念引导人们的审美价值,提倡节制、适度的设计价值观,以减少材料、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将自然元素与空间设计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以减少过度的灯光设计;在选材时,多使用低碳环保的装饰材料,以降低能耗。如果每位设计师都能够充分考虑设计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增强节能环保意识,相信能够为社会环境带来一些改变。

Q:您所认为的建筑与室内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否结合具体的项目谈一谈?

曾秋荣:我们初到一个城市首先看到的是建筑,这是一种由外形带来的深刻印象。室内则是相当于接近这个建筑之后,接近一个人之后,通过与她的交流,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理解。一言蔽之,建筑设计是容貌,室内设计是气质与内涵,二者是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不是直到建筑设计的最终阶段才有室内设计的需求,所以不宜将其生硬地割裂。多年以来,我在设计中会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先从建筑分析入手,再去深入理解建筑,最终将室内与建筑非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但这种“有机结合”并不意味着室内创作的成果一定要和建筑设计存在某种固定趋向的联系,而是应该由实际使用的需求、空间体验的需求来具体分析和抉择。就像我们此前做过的一些文化公共类项目,如陆丰甲子艺术文化中心、荔湾文化艺术中心等,以及目前正在操作的“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这些项目的室内设计必须与建筑设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呼应。但有一些空间,特别是商业展示类空间,例如我们近年设计的亨特道格拉斯、兆生家具、恒弘家具、中泰家具、震旦集团、欧林集团等知名品牌展厅项目,则需要以商业为导向,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空间体验,或者满足一些其他的具体功能需求,这些就可以在现有的建筑框架中,重新创造符合品牌形象的空间。

Q:您的设计理念中非常重视将自然融入建筑,能否分享一个对该理念运用得比较极致的项目?

曾秋荣:好的空间设计必然有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回归自然,回归人文,回归内心的宁静,即是回归设计的本真”,以上是我的“人文”思考。表面上,我是把大自然搬到建筑里去,但实际上,这是为了让建筑融入关怀。自古以来,人就依附于大自然生存,并且不断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在当下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我们的设计是一个“解渴”的过程,不仅可以缓解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同时也能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物理需求、精神需求,实现了质朴的自然元素与纯技术层面的设计语言之间的融洽对接。

这一理念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以近期的一个建筑改造项目——“长沙东怡外国销售中心”为例,我们打通四、五层楼板,植入露天庭院,引入阳光、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在原封闭的空间中营造出一个生态的、流动透明的诗意平台,以满足人文艺术交流的现实需求。立意上追求与自然的对话,希望能在商业空间中彰显自然的力量,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真正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共荣共生。

Q:我早在2004年、2005年就已经关注到您的作品,您在设计创作的时候是怎样一个状态,多年来如何寻求突破?

曾秋荣:人家写文章有灵感这个东西,我所理解的设计创作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我们在研究项目、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存在变化的,但也有不变的东西在里面,比如你的审美、设计原则。另外,在创作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投入了感情?我的理解是——其实真正做得好的,实现了突破的东西,都是你额外投入了时间、感情的这些项目,如果按常规标准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标准这样而已,但设计一个空间我觉得应该是富有感情的,只有感动你自己以后才可能感动你的客户。

Q:您是完美主义者吗,您如何看待完美的设计理想导致人力成本增加这一现象?

曾秋荣:我们在运作项目的时候,一些设计成果,从业主的角度看,已是比较满意的了。但如果想把它做得更有感觉,就像写文章一样,会需要修改,从经营的角度,这种修改势必会令我们付出额外的人力成本,但如果想成就一个好项目,真正把它做成一件作品,而不是一件产品的话,你就不会太计较这些东西。多年来我们可能一直偏向于前者,这里面就涉及取舍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寻求一个平衡,究竟是在利润方面考虑得多一些,还是从项目最终达成的效果方面考虑得多一些。从我自己看,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尽可能地为客户多创造一些价值,不要浪费了它原本具有的一些可能性,因为很多东西是要靠设计者去挖掘才能被呈现的。大家做项目都一样,都会面临很多的可能性,我觉得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得尽力做好一些,我相信业主也会感受得到,从某方面来讲,这也许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设计上的雕琢,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人力成本,但作品出来以后,无论对自己、对客户,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是可以交代的。这种感觉非常好,但做起来有点难,特别是刚起步的时期,可如果我们不喜欢设计,只把设计当生意来做,我觉得就很难做成一件作品。

Q:我了解到您很喜欢中国文化,您是怎样将中国文化体现到您的作品中的?

曾秋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确实具备无穷魅力,但是否应该将中国文化体现到作品当中,我觉得有必要辩证的看。应该视乎项目的自身属性,以及业主的需求,来做出抉择。如果纯粹从设计价值出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建筑空间的解读,不应背离“传统”,不应抛弃光辉而又坚韧的祖先智慧。作为设计人,我们有责任透过设计语言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希冀以此推动和引领当代设计行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