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02 11:4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近年来全国多地大拆大建频繁上演,广州陈家祠广场投入了4.5亿,仅用4年就要拆;河口花2.7亿建文化长廊,3年后花3亿拆除。这些曾斥巨资建起来的建筑物被夷为平地,我们在心疼资源浪费的同时不得不对当初决策的短视行为做出反思。
这些耗资巨大,收益甚微甚至没有的建筑,为何官员如此乐此不疲?究其原因,耗资巨大的建筑代表着“政绩”,是官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有些官员,心里想的不是执政一方,造福一方,而是怎样更快、更好、更直观的反映自己的政绩以便“加官进爵”,鉴于见效快、可观性强等特点,美其名曰的“地标建筑”“政绩大厦”便横空出世了,“比外观”、“赶进度”便为豆腐渣工程埋下了伏笔。现在被曝光的“建筑短命”现象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耗用公共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决策力,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治愈“短命建筑”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
有关部门很有必要加大审计和监察力度。公众也很想看到,“短命建筑”的责任人付出相应代价,而不是任其糟蹋甚至掠夺纳税人的钱。二是需要加强官德修养,要树立良好的政绩观,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驱动,而做出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对项目建设实行终身问责制,做到谁拍板,谁负责。对拍板上马短命建筑,并造成国家财产巨大浪费的,要坚决追究时任主政官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英年早逝的短命建筑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