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20 18:03来源: 作者: 点击:次
联合技术建筑解决方案部亚洲区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翟超勤
我们经常谈论室内环境品质,其中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涉及我们在建筑中的安全性以及在建筑中享受到的设备设施的服务。中国近些年一直在讲城镇化,我们在讲城镇化的时候,主要从“医、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看,医疗、食品安全、住宅室内品质的质量、交通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前一阵我去拜访一个客户,他说他想建一个具有美国大片效果的大楼,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对大部分真正处在室内的人来讲,不管是生活、办公还是出行住酒店,我们到底关注的是什么?无外乎健康、舒适、安全、便捷,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室内品质。如果我们的建筑能够懂得人需要和和关注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更加宜居。所以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人才是评价一个环境好不好的最重要的工具。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建筑成本,讲的是投入了多少钱来建这个楼,是最初的原始初投资,除此之外还有运行费用,花了多少电费、水费等来维护这些设施设备。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在里面工作的人,人的生产率和健康也是整个大楼成本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一个建筑的真实成本92%都是反映在人上面的。2015年年终哈佛大学和联合技术公司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几所机构一起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在讲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的认知之间的一个关系,通过这个研究和理论分析以及实际的一些实验,关联了室内空气品质和人的认知能力,这里所说的认知能力对学生来讲是学习能力,对白领来讲是劳动生产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环境品质和人的生产率之间有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怎样通过提升环境的品质从而提升人在其中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会思考的建筑,也就是说空调要会思考、电梯要会思考、安防系统要会思考。思考做什么?第一要能够分析,我现在是什么状况,我需要得到什么。第二要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第三要会诊断,在这种状况下,我可能有哪些问题,例如建筑有可能不节能,空气品质可能有问题。第四要能够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光指出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起到非常大的效果。有问题之后,第一要能知道问题在哪儿,第二要能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该怎么去做,这就是我们说的优化,自动化的优化。
告知我们的问题和通过什么途径能够得到解决,这样的功能我们是通过一个智能建筑管理平台IBMS来实现的。这个管理平台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升级版的BMS,因为现在的大楼基本上都有BMS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二三十年了。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集成和智能的应用,也就是IBMS系统。大家可以看到都是底层的建筑系统,传统的例如空调、电机、安防、消防、照明等设施设备,更重要的实际上是对这些设备设施所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分析,现在我们都在讲大数据,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这些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我们的建筑技能的提升发挥作用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所以数据分析的服务是整个智能建筑管理平台的核心,根据建筑使用场合的不同我们有一些智能化的应用,如果说这个大楼关注的是节能,那么更多的是能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有些大楼来讲,例如一些非常大型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全性、可靠性非常重要,这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去关注怎样提升安全性,如报警事件的处理以及安全方面的一些前期预期。此外一些现在的办公大楼里面,业主希望增强这个大楼和租户之间的互动及黏性,让更多的大楼租户通过手机端的应用也好、门户网站也好,能够了解大楼的服务和设施,这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则是手机终端和客户端,是建筑和人之间的互动。还有一些应用关注的可能是状态感知,比如医院,医院通常面积都非常大,有很多栋楼,光靠一个工程团队是跑不过来的,这时对整个园区里的一个大状态的感知,对他们来讲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针对不同建筑的形式以及业主的不同要求和期望,智能化的应用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让大家看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样的智能化应用。电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管上下班还是去参会还是住酒店,很多时候大家人都要等很长时间电梯,由于人很多,等三五分钟也不一定能够上去。特别是大会散会的时候,餐厅婚宴结束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香港尖沙咀的一栋楼叫国际广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晚上九十点钟宴会结束的时候,大家经常在电梯间前排队,这是非常困扰业主方和租户的一个问题,整栋楼的品质因此遭到了大家的一些吐槽。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
我们通过加载人员分析的功能,通过摄像头来实时看到究竟有多少人在等电梯,人多的时候就可以去控制电梯的运作方式,同时调配更多的电梯过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去利用电梯的运率,去提升整个用户的体验。这就是通过实际化的智能化应用,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挑战。
刚刚讲到环境品质,环境品质包括空气品质、热舒适、湿度等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现在我们通常用后感应来应对,这种方式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调整我们的系统。例如感觉到温度或者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了或低了,人在里面其实已经感觉到不舒服了,这时候再来调整。更好的方法是我们怎么样通过一种实时的方式去预测甚至实时控制系统,让室内环境达到更好的品质。比如对于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红外及摄像头的方式,知道有多少人在里面,有多少人进出,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实时地调整新风的供应,就可以让人在其中的舒适感得到提升。这些都是在目前的基础条件下可以实现的。
我们还会遇到空调费用非常高的情况,例如的国金中心空调费用就高到业主要寻求外部的帮助来降低能耗。这栋建筑是一个商业综合体,40多万平方米,冷站非常庞大,2011年开业,2012年光运营冷站的费用就高达三千万人民币,还不包括空调末端的费用。业主觉得这个费用非常高,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降低这个费用呢?在这个项目上,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通过预测的功能和冷站的优化控制等方式把冷站的费用降低了一千万,为业主节约了大概30%的运行费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
我们怎么做到的?第一通过调整冷机的出水温度,调整空调的变频等一些措施来降低能耗。第二通过预测来看空调冷负荷会是什么样子的,不是根据实时的情况进行调整,而是根据预测接下来的三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会发生什么来调整,这样可以做到更精细化。
空调负荷与天气的关系也很紧密,我们在这栋楼的楼上设有气象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整个大楼的空调跟这里面的活动有多少、人有多少是有关系的,我们会实时追踪大楼里的人数,来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大楼的物业形式很复杂,分为办公楼和商场,办公楼的闸机比较便于进出大厦的人数的统计,但是商场内的人数就比较难以统计。不过商场也有一个优势,商场的安防级别都是比较高的,很多地方都有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用来安防监控的,但可以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去实时抓取整个商场里面的人数,这些人数就反应了实际的新风需要和空调需要。
还有酒部分人数的统计,酒店大厅有一个穿梭梯(电梯),把客人从一层的大厅送到酒店高层的大厅,我们就通过提取穿梭梯中人员的数量,来统计入住酒店的人数。能耗和建筑本身的特性也是有关系的,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挖掘出来之后综合分析,就可以预测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空调负荷会是什么样的,并且根据可能发生的空调负荷来提前调整冷机房的运作。通过上述种种方法,我们为业主降低了一千万的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