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05 04:44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申作伟
“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点出这一突出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贪大、媚洋、求怪”如何控制?
建筑师的无奈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申作伟曾给某市设计一个小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起初领导很满意。设计了一半,领导换了,不喜欢中式风格,要欧式风格。换成欧式风格后没多久,领导又换了,中式欧式都不要,要现代风格。
“您不能拒绝不干吗?”问。
“这种决策机制下,你不干,别人也会按他的意思干。”申作伟说。
“‘大洋怪’根子在权力过度干预。”干了一辈子规划的省政府参事、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柴宝贵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市县都有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包括专家和公众代表,但书记、市县长是主任,而且有的项目并不上会。柴宝贵本人是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一年开不了两三次会。会上匆匆问专家:“大家有意见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就过去了。
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徐飞鹏深有体会。有一次,他的设计团队中标了国内某市一个四星级酒店,开发商看了设计方案后并不满意,为取招财纳宝的吉祥寓意,提出必须将酒店外观设计成一个大“元宝”的形状。
徐飞鹏认为,尽管现有的制度规范要求城市建筑设计方案都必须经过专家组评审,但专家组的意见有时会被置若罔闻。按照规定,设计方根据甲方要求拿出建筑设计方案,经过专家组评审后,再交由规划局审批。但有时候,这个专家组会成为“摆设”——专家组意见与决策者一致就会被采用,如果不一致就干脆弃之不用,甚至换一批专家重新开一次评审会。
“大洋怪”是文化不自信表现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宋军认为,城市建筑出现“大洋怪”趋势,与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而且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阶段。上世纪欧洲多国经历过工业化之后,财富迅速积累,建筑技术迅速提高,社会上开始蔓延一种类似“一夜暴富”的心态。这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就是求大、求新、求异。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也进入了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因此,中国城市建筑目前出现“大洋怪”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处长尹枝俏认为,“贪大、媚洋、求怪”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总觉得国外的东西好,国外的设计师强。国外的设计师来了,为了显示自己不同凡俗能“服众”,就要弄出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来。
当然,各种奇葩建筑的产生,与建筑师本身的功底和素养也有关系。宋军认为,在欧美建筑潮流的影响下,一些不成熟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眼花缭乱,失去了自主创新意愿和能力。
此外,随着建筑数量的快速增加,建筑行业呈现高强度、低收费、恶竞争态势,一些建筑师敷衍应付、东拼西凑,拿出了一些不负责任、水平拙劣的设计作品。
决策制度设计好
一些地方没落实
“大洋怪”怎么叫停?柴宝贵说,首要的是规范决策程序。现有决策制度设计是好的,但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办事。否则,“病根”不除,“大洋怪”建筑还会冒出来。
他认为,还要加强规划监管,国内一些“雷人”建筑,如沈阳“孔方兄”大楼、燕郊天子庄园“福禄寿”楼,业主的这些恶俗方案能获得通过,还是规划监管不到位。另外,应强化规划的公众参与。他们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美丽不美丽、宜居不宜居,他们最关心、最有发言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梁泽庆告诉记者,“城市设计”是预防出现奇怪建筑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的任务是形成相对统一的城市外观环境与风格,控制各片区建筑的风格、高度、色彩、胖瘦等,和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大洋怪”建筑,就不会获批。
他介绍,目前,我省制定了《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山东省城市详细规划方案征集办法》,济南、青岛等城市编制了一系列城市设计专项规划,下一步要加快全覆盖。我省还将制定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强化其对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的指导管控作用。
尹枝俏认为,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的后评价制度非常必要。这个制度并不神秘,就是全社会都来议论某个建筑好不好。“国外的期刊杂志、各种机构经常搞这样的评价。”她说,“哪个建筑师都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评最差建筑。这样,面对权利和金钱牵制的时候,建筑师就敢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