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16 11:10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保护历史建筑要加强“服务思维”
近日,市国土规划委出台了《广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给予业主详细指引,并将如何正确保护历史建筑的小册子发到每位业主手中,而且必要时专家还可以免费上门提供咨询和指导,让维修历史建筑不再难。
眼下,保护历史建筑已是社会共识,但怎么保护却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未必每个人都清楚。有相关数据显示,广州历史建筑中住宅占比在8成左右,私产比例在7成左右,多数损坏来自于日常的生产生活;还有报告显示,广州历史建筑中只有7.6%暂无房屋安全问题……可见,给业主修缮提供专业指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广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的出台,补上了这一政策空白,值得肯定。
自己家是历史建筑,在外人看起来或许很“威水”,但业主却往往是冷暖自知。甚至不乏一些业主认为,自己的房子成了历史建筑,要修缮还得专家出方案、向规划部门报批,十分麻烦费力。要破除这一心态,职能部门亟需转换思维,少一些“管理思维”,多一些“服务思维”。
一些业主为什么觉得麻烦?究其原因就是成为历史建筑之后要附加诸多约束。当然,以公共利益计,这些约束是不可避免的,把历史建筑完全看作业主的“家务事”,任业主随便处置也是不妥的。但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在约束业主行为之余,更要加强服务和扶持,这既是对业主遵守规范的对等补偿,也是政府保育文化的应有之义。换言之,除了派“紧箍咒”,更要“发红包”,让评为历史建筑不再是一件“麻烦事”,而是一件于个人于社会都有利的大好事,才能提升业主的积极性。
职能部门可提供的服务,一是智力支持。比如此次出台指引规范,就可视为一种“咨询服务”,专家“智囊团”免费上门,更突显了服务的成色。另一种则是资金支持。历史建筑修缮花费较高,若高到业主吃不消的程度,放着不修就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这不仅是业主个人的损失,更是广州的损失,公共财政理应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予适当补贴。比如在意大利,历史建筑可享受相当可观的房产税减免;在法国,私人所有的历史古迹可享受国家资助,国家支付修缮费最高达5成。广州也从2014年起启动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6000万元的额度其中就包括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补助。
当然,无论是智力支持还是资金支持,绝大部分历史建筑还是要在使用中保护,通过与商业开发的结合来实现“自我造血”。在这方面政府亦大有可为,比如做好历史文化片区的商业规划,提升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乃至牵头打造统一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品牌,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保护历史建筑是一份责任,但这份责任不是业主一个人的,而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在业主主动遵循诸多保护规范的同时,公共服务和政策扶持及时跟进,才能让历史建筑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