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华中第一”武汉绿地中心破200米望明年底

时间:2015-12-30 10:10来源: 作者: 点击:

“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华中第一”的武汉绿地中心地面高度正式突破200米。在超高层领域,地下工程占投资进度和工程进度的近一半,而总高度超过600米的绿地中心现已建至200米高度,意味着整体完成度已经过半,明年底将整体结构封顶,并于2017年投入使用。

绿地中心

摩天大楼是城市经济的硬实力。回望2011年,绿地集团首次公开项目设计方案,如今海拔突破200米,绿地中心是武汉近5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样本之一,凝聚的是汗水、心血,更是梦想。

绿地中心

情怀大武汉

大武汉,形成数百年,开埠百余年来,曾一度拥有世界知名度,与大上海齐名,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909年,41.32米的汉口水塔建成,70年间,坐稳武汉第一高楼的位子,骄傲地向世人展示武汉“商贾重镇”风貌;1984年,86.6米的晴川饭店,成为新的“武汉第一”,直到今天,不少老武汉提及它,仍然满脸自豪。再往后,国贸大厦、佳丽广场、民生银行大厦,城市“第一高”的刷新频率,越来越快。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武汉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目标。与此同时,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多项国家战略在这个城市叠加,武汉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如此机遇,与胸怀大志、正在寻找全中国乃至世界性战略着力点的绿地集团可谓风云际会,城市情怀与事业目标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武汉在中部崛起大势中必然复兴的趋势,令决策者砰然心动。

施工中的绿地中心

在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看来,武汉是九省通衢之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以绿地中心超高层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城集群建设,以高规格的城市建设标准与接待能力,吸引大批世界级知名企业及品牌回归,以滨江商务区为支点,还原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

绿地集团以其擅长的超高层经验,在武汉下定决心建造606米绿地中心,为武汉抢占世界城市竞争高地助力。

建100栋普通建筑,不如一栋“606”,武汉由此一步到位拥有了世界级城市的主要指标。规划理念比肩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杭州滨江,对标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武昌滨江商务区,已拥有全城最稀缺的江景资源、最悠久的城市文脉及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潜力,现在又凭借“与天比高”的雄心,吸引了具有高远战略眼光的决策者们和具有深沉执行力的建设者们。迪拜塔的设计方美国AS+GG、“中国地标之王”中建三局、全球摩天楼专业户绿地集团……一个个代表全球最高水准的建设团队齐聚武汉,为创造梦想而来。他们,用挑战自我的信念和对历史与城市负责的承担,完成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去创造梦想和奇迹。

为撰写下这一时刻,武汉绿地推出了绿地中心纪录片“风起”及“潮鸣”,记录了项目最初选址、建设初衷、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等各方面。“高速发展的武汉,需要、也能承载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武汉绿地中心要做的,不仅是刷新一座城市身高,向世界展示武汉这座古城在新时代下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更要在广度上筑好巢,引来更多跨国企业入驻,全面激活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投掷砝码。”片中,面对镜头,绿地集团武汉事业部总经理李明目光坚定。这座花5年时间孕育的超高层,也将在明年底全部结构封顶,我们有理由相信,除开高度,绿地中心更能在广度上,刷新城市的精气神。

以坚毅之态铸就万丈高楼

凝聚精气神

早8点开始上班,在工地上穿梭,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午6点,一般人下班的时间,和团队一块儿走进会议室,总结全天施工时出现的问题,并对明天工作做出计划,晚9点,踩着星光回家……

这是绿地中心项目经理王康的工作日常,这样的“日常”,已经坚持了5年,也是全体建设者凝聚一体的精气神的缩影之一。

施工中的绿地中心

2011年7月31日,武汉绿地中心正式开工建设。作为项目开创的重要成员和见证者,武汉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陆建锋开始了5年如一日的工作。“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施工人员在1000人左右,全部采取‘三班倒’模式作业,因此,不管任何时候,只要你走进绿地中心工地,正在忙碌着的工人,一定在700人以上。”陆建锋说。

每周休息一天,清明、端午、劳动节、国庆、春节,你掰着指头能数得出来的节日,每个人能休息的时间,都得服务“三班倒”制度,也即,轮着休。看似不近人情,但为了确保绿地中心的每一个建筑节点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只能如此。2014年7月28日,绿地中心地下工程完工,回想那天的情形,用陆建锋的话说,“特别有成就感,激动得差点流眼泪。”当日,5组混凝土车,分10条线路,55小时不停浇灌,随着最后一注混凝土灌入,绿地中心地下室结构完成,冲出地面……项目团队、还有在场的千名工人,欢呼雀跃……

按照一般的房地产开发规律,从拿到施工许可证到开工到结构封顶再到预售,慢的,也就1年半时间,一个绿地中心地下室结构完成,为何花去4年时间?熟悉超高层建筑建设的人知道,做此类项目,最难的就是打地基,只有打牢了地基,才能承载偌大的“高个子”。打地基的时候,更要考量防水、防风、抗震、抗压等诸多因素。

根据一般规律,超高层地下建筑,一层就得花一年时间,蜚声国际的迪拜哈利法塔建设时,就是按照这一速度推进。绿地中心地下部分6层,大部分用作停车场,小部分用作商业,按照常规速度,得6年。如今4年地下室结构完成,已经超速了三分之二,这还不包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计其数的大小困难。

随便列举一个。考量到滨水的水压大、土质疏松等问题,一般来说,临水的500米,不允许建设超高层。邻江面仅230米的绿地中心,其地下建设之初,举全球之力,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最终拿到了政府的施工许可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地下每一方面积,都埋下钢板,整个地下建筑,都相当于围在一个“大铁皮桶”内进行施工,不仅有效防水,也对抗震大有好处。

随着地下室结构完成,地面的建设,速度就快多了。

2015年8月底,项目地面高度突破100米;12月底,高度冲破200米。按照计划,明年6月底,绿地中心长到300米;明年年底,606米的身高全部完成结构封顶,且幕墙建设完成一半。

施工中的绿地中心

问题又来了

根据“结构封顶,幕墙完成一半”的施工指示,眼下的施工,必须是结构与铺设幕墙双轨进行。武汉事业部总经理李明介绍,整个绿地中心外形是水滴状,俯瞰为三角形,3个面分别指向汉口、武昌、汉阳3镇。整个绿地中心的玻璃幕墙造价4.5亿元,共铺设18000块幕墙,按照120层,每层150块幕墙计算,每块幕墙的造价,接近3万元,几乎相当于1克拉钻戒的价格。

这么贵的幕墙,每3块的面积都不一样,在铺设时,难度极大。且眼下正值冬季,对于高空作业的工人,不仅要确保幕墙铺得严丝合缝,还要和冷风低温作斗争。“那么多问题都克服了,相信在幕墙铺设这一关上,我们也能出色完成任务。”李明说。

由于绿地中心的设计团队中很多分布在欧美等各个国家,很多时候的视频会议必须在午夜时分,“倒时差”成为寻常之事;又因为调动的是全球资源,包括春节在内的节假日互不相同,武汉绿地中心的建设团队几年来春节不休息已成常事。

一目看尽天际流坐待长风破浪时

现代黄鹤楼

翻看2011年,绿地中心建设初期的报道,对于项目落成后的影响力,多停留在为武汉滨江商务区带来地标性建筑的层面上。“武昌滨江商务区的建筑群,焕发着新颖的精神特质,即成就超越生活的配套建筑,散发出辐射中部、提升城市气质的配套能量,这其中的翘楚,即绿地中心。”曾有报道这样说。作为武昌滨江商务区的核心项目,绿地中心确实在铸就滨江地标、提升城市气质的功能上,担负重任。

5年过去,项目的承载功能,已从最初的“滨江商务区明珠”提升至激活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地位。

迪拜哈利法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些目前已有的超高层建筑,除开“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高度”的功能外,更多的,是锁定以总部经济为引领的主导功能,建设写字楼、酒店、会议中心,吸引知名企业入驻,成为大企业总部的聚集区,打造现代城市的展示中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本源上唤醒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竞争力,以总部经济为导向,从而提升整座城市地位及经济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