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2 10:13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本次论坛就以下五个议题展开对话与讨论:欧美国家城市化道路的教训与借鉴意义;城市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经验与途径;中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模式反思;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机制与途径;新型中国城市化建设途径。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来坚持以发展为硬道理,坚持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国家的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从2012年变成转变发展方式是硬道理。很快中央又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报告,在这个规划中李克强和习近平一直说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解决三个一亿问题,一亿迁出人口,一亿未来迁入城市的人口,一亿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
东方园林首席设计师、EDSAOrient总裁兼设计师李建伟先生提出,人类对自然缺少应有的关心,自然寄托着人类的情怀,应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李建传先生提出了荒野景观的设计理念,提倡在做设计时应尽可能给场地留白,用荒野景观去反映大自然的真实面貌,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欣赏自然之美。
意格国际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暐先生以“90后与自我重建”为题,从历史发展及东西方国家比家的角度,表述人类基因是一个个体认识和群体认识的张力表现,指引人类社会的原动力,90后是中国国民性改变的希望,作为当今社会以自我为特征的一个群体,不应摒弃自我,勇敢追求自我,以不承担责任的态度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
奥雅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表示,当今社会正进入第三次启蒙运动,过去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城镇化进行了50%,他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比喻目前人类正处在探索阶段,在社会多样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真诚的合作原则,保持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坚持自我的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不急于一直前进,应珍惜当下。
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副总裁兼设计总监唐艳红女士发表了《历史记忆与当代基因》,讲述了在当代情境下设计的变化。将追求现代化转为对历史的保护,根据项目自身特色,在新元素运用的同时,赋予场地特有的记忆。从粗放发展转为对品质的追求。唐总强调,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师是一个契机,时代给设计师以责任和机会,应遵循自然,用最少的资源做无限的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室主任刘晖女士以中国西部城市城镇化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指出西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问题。
北京观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孔祥伟先生分享了废弃村落营建的项目实例。从设计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许多废弃村、无人村的出现,设计师应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历史的遗迹,在材料的选择和植物的应用上尽量优先考虑乡土材料,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介入新的元素,达到一种新的空间平衡。
安道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宇英先生讲述新型城镇化的三个转变:从表象到内涵、从建设到营造、从经济纬度到社会、生态、文化、艺术多元纬度。进而提出对于景观设计行业的转变和思考,设计师的身份定位在转换,以深度参与的方式为中心,从功能至上转为情感设计,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有互动的场所,体现一个项目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北京麦田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徐菲女士以“公园地产与新型城镇化”为主题,探讨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以生动的案例表明,设计师可以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公园地产这种项目对整个城市发展的带动和影响。
新西林景观董事、总经理、首席设计师黄剑锋先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超级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文明的载体在城市范围内产生,高密度的发展应同时考虑环境问题。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如何持续发展,是问题关键。黄剑锋先生提出,应推行相应的机制,集政府、发展商、第三方、专家等集合性的研究政策推动整个发展。
安博戴水道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监孙峥先生指出,未来二十年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城市。当前,人口超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景观设计师很难独自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多领域合作,寻求解决之道,创造宜居城市。
DDON笛东规划事业部设计总监刘源先生提出新型城镇化对行业的影响,未来三年如何做,他提出三个关键点: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在下一步的建设中,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小城镇规划应和大城市有所区分,以人为本,达到经济实用、美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