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27 12:51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德胜门立交桥
一段时间以来,的古建筑连遭厄运。不可移动文物英商班达蛋行、杨浦区妇幼保健院、浦东御界桥接连被拆。一时间,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也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据消息称,上海另有一处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建筑、现保存完好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公益坊”同样遭逢被拆的厄运。目前,拆迁工作虽已暂停,但弄堂内大片石库门老房子已经被拆除。
矛盾初露
岂能一拆了之
这一系列古建筑被拆事件所折射出的,是近年来城市发展与古建保护之间日益升级的矛盾。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大多数古建筑都会存在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于这些古建筑,维护的费用、整修的难度,都让监管者望而却步。此外,由于一些古建筑的存在,使既有的城市规划想法难于实现。面对这种种问题,一拆了之往往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却也正是最粗暴的。
具体解决
尚待群力群策
古建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没有调和的可能?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进行古建保护的方法?
1979年初,考虑到的城市规划,就有了拆除德胜门箭楼的想法。后来,在正式修建德胜门立交桥的时候,由于德胜门箭楼正处在德外大街与北二环路的交叉点上,想要修建立交桥,而不对德胜门箭楼造成破坏,难度极大。专家们在8年时间里做出了10套设计方案,最后,在考虑了诸多特殊性与技术难点的情况下,确认了现在的德胜门立交桥设计方案,两条匝道从箭楼东西两侧引出,组成一个巨大的“人”字;辅路也避开了箭楼的正南与正北方向,大多分布在东西两旁。德胜门箭楼终被保存了下来。
西安城墙的改造工程,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据消息称,西安在设计与修建地铁的时候,为了避免对周围文物的破坏,采取深挖和绕行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安城墙恢复了曾经的“王城”气象,真正实现了古老城墙与现代城市的相融共生。
古建保护
留下精神财富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古建筑中,留存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古代人的文化传统。保护古建筑,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往往急功近利,在经济日渐发达的同时,文化也日益贫瘠,渐成荒漠。
值得庆幸的是,针对此前的一系列事件,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表示,市民一旦发现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破坏的事件,可以拨打市民服务热线进行举报,“每个举报都将得到市文物局回复,这是比发网络、寻找媒体更快的途径。”与此同时,将为上海的每栋文物建筑建立专门档案,做到“一楼一册”,还进一步明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避免误伤。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承载,理应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