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辩证研判经济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分析说,不确定性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所面临的挑战是表象,其背后是两个不确定性:一是疫情及防控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出台政策,要聚焦不确定性,扭转预期转弱的局面。” 6月30日,杨伟民在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举办的以“开新局
再出发”为主题的“2022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上,分享了他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判断。在他看来,2020年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业和出口,当前这三个领域均呈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将影响经济恢复的程度。 “房地产和建筑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两者合计约占14%。很难靠其他行业弥补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增长缺口。就目前情况来看,也很难指望今年房地产对经济有正向拉动作用,但至少要减少负向拉动的程度。现在只有半年时间了。”杨伟民说。他建议,多部门配合协调制定出台综合性权威性房地产政策文件,明确房地产新体制、新模式的方向,明确税收、信贷、土地、限售等政策,给房企和居民一个可靠预期,“如果现在能出台这样一个文件,也会有利于解决当前部分地区出台的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刺激政策”。 经济恢复速度可能不如2020年快 “当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形势做出了重要判断。 杨伟民说,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着“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再冲击–再恢复”的循环,直到现在经济仍处于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疫情冲击程度仅次于2020年初,经济也面临2020年一季度以来最困难局面。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为4.8%,但3月份经济出现明显逆转,4月探底,5月出现弱恢复,6月份经济复苏加快,但二季度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会拖累全年经济增长。需求端出现了消费萎缩、投资减速、出口分化、房地产减速加深等情况;供给端,农业正常,工业减速后小幅回升,服务业连续3个月负增长。 “2020年经济恢复主要是三大动力支撑,一是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增长,二是房地产业迅速恢复,三是出口高速增长。当前,这三大领域发展动力都有所减弱,将会影响未来经济恢复。也就是说,这波疫情基本控制之后,经济恢复速度可能也不会像2020年那么快。”杨伟民说。 他分析道,2020年,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在经济恢复中作出较大贡献,当时这两大产业增速都比较快。但去年三季度以后,这两大行业增速出现下滑,尤其是房地产出现行业性整体下滑。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仍在逐步下滑,1~5月分别同比下降4%、23.6%、31.5%,目前的数据还未看到改善迹象,降幅还在逐月加深。 在稳就业方面,杨伟民说,5月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9%,突破了5.5%以内的目标。失业问题不完全是疫情影响,叠加了监管带来的一些行业预期转弱,一些行业招人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城镇单位就业增长情况看,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是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每个行业10年累计吸纳城镇就业人口达300万至500万(不含个体、私营经济)。但目前,除少数行业外,其他行业都出现了行业性的预期转弱,扩张放缓,招人也就减少,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 对于稳物价,杨伟民表示,尽管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控制在3%的目标之内,但猪肉价格很可能在不久后触底反弹。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整体看仍在高位运行,存在向CPI传导压力的态势。 应出台权威性房地产政策 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并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按照实现5.5%的增长目标来确定经济政策的冗余度。所以,下一步应该按照再聚焦、加力度、利长远原则重视四个方面政策措施。”杨伟民建议。 杨伟民认为,再聚焦,就是要聚焦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所面临的挑战都是表象,背后是两个不确定性,一是疫情以及防控措施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行动的大敌,所以要聚焦不确定性来出台政策,扭转预期转弱的局面。 加力度就是政策力度要足够,要能够弥补三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新挑战,努力实现全年增长、就业、物价的目标。利长远,就是政策要有利于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尽可能减少政策的负效果。基于这些形势,杨伟民给出的具体建议是: 一是制定更加科学精准可见的防疫政策,按照党中央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疫情得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同时在政策上,针对可能反复的疫情,明确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疫情的防控政策,采取全国统一标准,各地区不得各行其是,层层加码。 二是要采取力度较大的政策来促进居民消费,在国务院已采取的促消费政策措施基础上,应该采取更有力度的政策来促消费。可以通过政府加杠杆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对因疫情封控收入减少和失去工作的人口给予资助。除发放网上购物消费券,更应该注重资助线下消费。促进线下消费有利于帮助实体企业,增加就业,表面上是在帮居民,实际上也是在救企业。 三是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在中国仍有必要,仍有刚性需求,并不是一个夕阳产业。房地产和建筑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两者合计约占14%。建筑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去年,受房地产负增长拖累,建筑业也出现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受基建投资拉动,建筑业转正为1.4%,并不高;房地产业同比下降2%。这种情况下,我们靠其他行业很难弥补占比达14%的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增长缺口。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难指望今年房地产对经济有正向拉动作用,但至少要减少负向拉动的程度。”杨伟民表示。 他认为,当前房地产问题主要出在预期上。目前居民需求端购房预期有所好转,因为很多城市出台了刺激政策,但是供给端预期并没有改善。长此以往,对于房价较高的一线城市而言,若仅是需求端扩张,而供给端仍继续收缩,未来会带来新的房价上涨。 杨伟民呼吁,多部门配合协调制定出台综合性权威性房地产政策文件,明确房地产未来的新体制、新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明确房地产税收、信贷、土地、限售等政策大方向,给房企和居民一个可靠预期。“如果现在能出台这样一个文件,也有利于解决当前各地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刺激政策。” 四是要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杨伟民说,我国发展已进入到多元目标阶段,但治理方式还不适应多目标平衡要求,在某些方面治理方式过于一刀切,单一目标绝对化、极致化,但从全局来看就会出现合成谬误,加剧预期转弱。 他提到,今年一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三个有利于改善预期”的政策,其中对于房地产,强调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这两句话分别是对着居民和房地产企业说的。 “国民经济是一个众多变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果改变了一个变量,就会造成整个经济系统的失衡。当然经济循环会在下一个循环中实现新的均衡,但这个新均衡很可能是一个经济萎缩的平衡。”他举例道,如去年拉闸限电,用电量是少了,国民经济也会平衡,但制造业产值和制成品产量会下降。这种平衡,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平衡。 “实现多目标平衡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好发展与监管的平衡,制定政策要瞻前顾后,既要着眼于履行好本部门本地区的职责,更要顾及对全局影响。要把握好长期与短期,长期目标要坚持持久战,不能打成攻坚战、歼灭战。要把握好抓落实与责任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够层层分解,压给基层,不能简单把指标一分了之。”杨伟民强调说。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