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省市4月份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滑,引发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4月份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1亿元,同比下降44%;南京同比下降54.9%;苏州同比下降49.6%;杭州同比下降37%;宁波同比下降36%。这些城市都是中国财政收入的经济强市。 “4月份是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的第一个月,政策效应集中释放。”5月17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给出解释。 留抵退税,即“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优惠”,退得越多,同期财政收入减少得越多。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全国财政收入)累计7.4293万亿元,留抵退税在4月当月数额大约是8000亿元。减收8000亿元,相当于2021年4月全国财政总收入的37.5%。 1~4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即地方财政收入)3.9722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9%。其中,4月单月,地方财政收入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0.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下降6.6%。 需要注意的是,除留抵退税因素,土地出让收入锐减也是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的一大重要因素。 房地产相关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57.84%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1.76万亿元,同比下降27.6%。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降28.8%。这背后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以下简称“土地出让收入”)1.5012万亿元,同比下降29.8%。 记者计算发现,今年前4月,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高达85.46%,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0.2%。 2020年前4月、2021年前4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5839万亿元、2.1383万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5%、同比增长35%。可见,今年前4月全国卖地收入跌幅很大。 作为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支撑,土地出让收入不仅可以解决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还能解决保障性住房、教育、水利等基建资金缺口。同时,它也是专项债付息还款的重要来源。 “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但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1~4月份土地财政收入下降直接拉低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中,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疫情影响土地拍卖,都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进一步降低土地财政收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规划研究室主任黄征学表示。 在地方财政收入构成中,还有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样下滑明显。 根据财政部数据,在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1~4月,契税1941亿元,同比下降27.4%;土地增值税2654亿元,同比下降1.7%;房产税1268亿元,同比增长12.9%;耕地占用税502亿元,同比增长44%;城镇土地使用税772亿元,同比增长8.2%。 据记者统计,今年前4月,全国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共计7137亿元,占全国税收(6.2319万亿元)的11.45%。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合计2.2976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0.9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7.84%。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收入中过半数都是土地出让收入,因此,当全国卖地收入出现大幅下滑时,地方财政压力必然倍增。 深圳苏州杭州等财政收入负增长 具体到各个城市,表现如何?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1~4月,深圳、苏州、杭州、宁波、大连、南宁等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均由正转负,天津、长春同比下降幅度则进一步扩大。多个城市4月单月财政收入下跌幅度达到30%以上。 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深圳财政收入)实现1309.8亿元,同比下降12.6%。4月单月,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4.2%。 同一时期,苏州财政收入875.5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4月单月同比下降49.6%;杭州财政收入1034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4月单月下降37%;宁波财政收入735.9亿元,同比下降3.8%,其中4月单月同比下降36.1%。 1~4月,重庆财政收入751亿元,同比下降10.69%,其中4月单月同比下降35%;武汉财政收入672亿元,同比下降4.73%,其中4月单月同比下降29.8%;广州财政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4月单月同比下降12.76%。 跌幅最大的是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1~4月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跌27.14%,即便扣除留抵退税因素,依然同比下降18.4%。今年一季度天津GDP同比增速仅为0.1%,投资和消费均为负增长。 长春同样受疫情显著影响。今年一季度,长春GDP同比增速为-12.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3.9%。1~4月,长春市地方财政收入同比降幅又进一步扩大至37.5%。 疫情严重的上海,1~4月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跌6.63%。 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依然是不争事实。中科财金监测数据显示,18个城市2022年第一次集中供地共计推出443宗涉宅地块,较去年第三轮供地下降33.38%,较去年首轮供地下降45.04%;18个城市2022年第一次集中供地面积同比下降56.06%。 形势何时能够好转?在黄征学看来,因疫情有很多不确定性,目前不太好判断,再加上老百姓收入不同程度减少,即便有好转,恢复到疫情前状况尚有难度,特别是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难度更大。 当前,不管是中国经济还是楼市,都到了一个相当严峻的时刻,更大力度新政蓄势待发。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施33项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链、能源、就业和房地产等8个方面进行大力度调节。 会议指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一表述与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措辞一致。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点评认为,本次会议出台政策包含范围广、力度大,为稳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为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后续采取具体政策指明了方向。房地产政策将在激活居民住房刚需的同时关注改善性需求,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运行状态。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