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而言,我们从来没停止过既有建筑改造活动,而且仍在进行中,既有建筑改造带有强烈的时代信息和时代特点。”齐骥说。 8月18日,北京,“第十二届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如期举行,行业人士共享经验。在这次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齐骥发表了他对于既有建筑改造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齐骥表示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建筑物自身原因。齐骥将建筑比作人分析道,人老了以后身体器官难免会出现毛病,出现问题后就需要治疗,建筑物也一样。随着年代的消失,建筑物本身也会存在自身的一些问题,虽然我们看到建筑物仍然健在,但是一些老的建筑物内部会发生一些病变,比如软件、系统问题,甚至包括房屋的耐久问题,改造的目的是保持建筑物使用性。 二是外部原因,是社会、人的原因。一个建筑物要跨越几代人去使用,新一代的使用者往往对原有建筑的功能不是很满足。因此,从新一代使用者角度需求出发,需要对它进行更新改造、提升。这个改造的目的主要是提升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提升了既有建筑的适用性才能使得这个建筑更长久的保存下去。 会上,齐骥强调,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包括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工程性地改造和提升。包括里子、面子、院子。在里子方面,如对抗震加固、外墙保温、屋顶加盖等方面的改造;面子方面,如管道、通风、消防的问题;院子方面,如停车难的问题,以及垃圾分类、院落绿化问题等。 对此,齐骥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发力: 第一,在继续做好面子部分改造、科技研发的同时,要对“里子工程”改造发力。不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是为了综合目标,系统性的以提升适用性改造为目标的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技术研发。比如在“里子”改造方面,加强对筑体内的管线及设施更新的技术研发,加强对建筑结构强度的检测、监测和加工技术的研发。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对既有建筑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进一步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建筑领域实实在在地落地。“增加或者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周期是我们建筑行业最大的节约,没有一项节约比延长房子的寿命来的更实在。” 第二,要抓紧梳理和集成近年来我们在既有建筑改造方面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使其尽快转化为可为工程服务的实用技术。同时,继续推进重点科技攻关。 同时,齐骥指出,现在既有建筑的特点是它的四面八方都被控制住了,没有开展的空间。怎样通过采取现代手段来解决之前遗留的问题是目前科研技术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如,如何通过立体、机械、自动的停车设施来增加老旧小区停车位。 第三,完善和形成系统性的既有建筑改造的标准体系。开展大规模既有建筑,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制定标准应该先行。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们已经编制了既有建筑改造的技术导责评价体系,但面对新一轮更大规模、更广泛的技术改造,现行的之前标准恐怕难以满足。”齐骥表示,对于既有建筑而言,由于建在不同的年代,当时使用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这就使得对既有建筑改造不能一本标准打遍天下。在标准制定和发展中,应该把重点放在行业性的标准、地方性的标准和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也是企业标准。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