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提出“以持续的城市更新来推动城市复兴”,通过风貌恢复、产业升级、活力营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五大路径,引导城市复兴。 “城市复兴与乡村振兴一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驱动力之一。城市复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变化,同时还是文化的传承、社会活力的强化,以及经济和科技全方面的创新和推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表示。 1月16日,吴晨在由中国房地产报主办、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学术支持,于北京举办的以“对话时间”为主题的2021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盛典活动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他分享了十几年来在城市复兴方面的理论探索。他说,城市更新从2020年开始成为一种国家行动,住建部颁布了城市更新方面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和一些重要城市都在推动城市更新一系列计划。但是,城市更新是从哪来的?它是如何上升到国家行动层面的? 吴晨表示,最早城市更新概念出现在60年前,1958年荷兰第一次展开了国际城市更新大会,它是应对二战以后经过快速发展又产生城市中心区空心化以及物质空间衰败所带来的行动,主要内涵是要提升城市物质空间,将流失的中高端人口重新带回到城市中来,这是城市更新的一个发展内涵。在当时背景下,城市更新有非常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界定以及边界,它的边界就是注重物质方面的更新。 “2020年住建部推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更多也是对应着物质空间的改造和提升。”吴晨说。 他接着介绍,再来看欧洲这60年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他们在不断探索欧洲城市的新路径,从重建重振到更新到再发展Redevelopment,再到再生,最后到新千年时提出“城市文艺复兴”,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内涵在不断拓展,关注点在不断融合,从形体物质空间到以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从单纯的物质变成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行动,从大规模变化到小规模渐进式保护与更新,城市更新内涵一再拓展。 吴晨认为,实际上中国最早提出城市更新不是在2020年,而是在1984年,当时吴良庸先生结合北京危房改造探索,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至今近40年。 如今,城市更新从由部委推动上升到国家行动,历经近两年时间,快速席卷了神州大地。如何在“十四五”规划甚至到2035年乃至第二个百年目标中,推动城市更新更好的发展?去年3月份,吴晨提出“以持续的城市更新来推动城市复兴”,通过风貌恢复、产业升级、活力营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五大路径,引导城市复兴。在推动首钢转型发展中,也在不断探索城市复兴路径。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推进新首钢地区建设发展调查研究时强调,新首钢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是新首钢地区发展的新起点。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文化、生态、产业、活力“四个复兴”,建设好新首钢地区,着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形象。 随着冬奥会的召开,新首钢地区还将成为首都城市功能深度转型的一个示范点。 吴晨还分享了正在推动的两个项目,其中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沈阳的铁西区,它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计划已获得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批准,“我们现在正在有序地推动其后续工作”。 据吴晨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铁西区工业总产值实际上是当时北京的4倍。现在沈阳正在着力打造英雄城市,英雄城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劳模精神,铁西区走出了107位全国劳模,是全国劳模最密集的地区。 20年前,在156个苏联援建的项目当中,沈阳有6个,铁西就有3个。但是,随着整个工业结构转型、改革开放的转型,20年间铁西工业区面貌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个原因是出于城市发展需求,城市的肌理、形象、风貌消失殆尽,原来40平方公里非常重要的工业遗存和工业特征片区,现在仅存将近1平方公里,其他片区则在20年间(2000年到现在)全部进行了房地产开发。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仅存的工业遗存进行梳理,然后得到再发展和保护。这已远远超出了城市更新所具有的内容,它代表着这个城市更多机能的复兴和再生。沈阳现在是东北三省中唯一人口正增长的城市,未来的铁西,我们要着力打造一个新的家园,它将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的家园,只有这样才能使老的工业城市振兴成为一种可能。这需要一系列规划内容,包括打造科创高地和世界人才聚集中心。铁西区,应该重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成为凝聚制造业人才的高地。”吴晨说。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