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本质上还是个金融行业。一个月以来,从金融端的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和房企获准发债情况来看,房地产融资正在走出至暗时刻。对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有城市政府正在作出支持,11月23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通知》提出:要提高房企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地产企业和刚需购房人群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 这是目前第一个明确提出加大房贷投放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城市。提出这样的措施,很需要勇气,因为不小心就会被舆论认为救市和给房地产商站台而招致批评。 了解房地产行业就会知道,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最重要的是预售款和按揭贷款,占比达40%以上,房贷收紧对房地产企业影响很大。这一轮金融去杠杆,所有房地产企业都或多或少承受了流动性的压力,有的企业因为负债高和兑付违约,所开发的楼盘出现了停工甚至烂尾,无论指责房地产开发商盲目扩张,还是批评相关部门失责失守,道理都对,但是不能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不能因为企业资金链危机导致楼盘烂尾这个“锅”,最后都甩给购房人来背,这极其不公平,也不被允许。 从这个现实与情况上说,成都此次明确了“保资金保按揭”的导向,充分体现了对于烂尾楼的预防和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的支持。 成都在这份通知中还鼓励房地产项目加快上市销售,并建立房地产项目上市调度机制,全面梳理年内可达到预售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建立清单逐一进行服务指导,对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销售时限内提前上市的项目予以信用激励。 目前房地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企业负债偏高,而非一些人认为的房地产存在大泡沫。所有针对房地产融资端的政策,不是奔着救某个企业而去,而是实现稳房价、稳地价和稳预期。改变房地产行业资金链绷得过紧问题,行业的基本面才能稳定行远。 目前,无论是银行间发债带给房地产融资的帮助,还是适度松开预售资金,都有助于房地产企业维持楼盘的正常开发交付,以及兑付离岸及在岸债务重新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这是市场治理的理性选择。 对于之前房地产企业通过高负债、高杠杆、高利率的实现高利润、高回报的商业模式,这几年已经被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去掉了杠杆。那些净负债率高、债务结构不合理的房地产企业,在当前更应该继续想方设法积极自救,主动把债务降低到一个较健康的水平,不透支企业和企业家个人信用,也不幻想“救市救我”,我们注意到,在成都出台政策后有一些流动性出现危机的企业内部人士弹冠相庆,浮想联翩,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吃相难看”。到了今日,如果企业还不能反思自己过去的野蛮商业模式,还在把遇到的困难推给政策,这不是做企业的正常思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房地产企业在市场和困难面前,最应具有的态度。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