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指标库设计 造价指标库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工程信息的详细描述,工程项目分类,指标体系的架构。其中,工程信息详细描述是为了赋予特定项目以实际意义;项目分类则是为了保证同类项目之间指标调用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造价指标库设计的核心是指标体系的架构,包括造价指标项的层级、结构、模板等。 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对指标项的差别化应用需求,按照工程造价确定的基本原理,将指标体系的架构分成五个层级:整体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对于分项工程而言,其造价指标可细分为工程量指标、单位面积、消耗量指标,其余层级则通过自下而上的汇总,由微观到宏观,主要通过单位面积造价指标进行表达。各层级之间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整体架构中既有针对纵向的由总体到分层的细化指标,又有在横向对量、价的区别分析指标,保证造价指标的应用延伸到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造价指标库设计的核心是数据收集和数据标准化。 (一)数据收集 造价指标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已完典型工程和在建典型项目的工程量数据和价格信息。使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其工程量、价等数据以模型构件为基本单位储存,通过对建模规则的一致性定义,数据信息具备统一的格式和明确的分类,便于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根据造价数据库的录入要求进行点对点的提取。数据信息始终集成BIM模型,一旦模型发生新增或变更,可及时对数据库中新增数据及已提取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保证造价指标基本数据的准确性。 1、已完工程数据收集 已完工程资料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项目基本情况、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报表,预结算对比分析,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合同等,其中大多数都可通过BIM模型记录实现。对已完工程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不仅要以结算价格为基础,还要提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变更,以便为新建项目前期估算工作提供参考,尽量避免同类错误、管理疏漏现象的重复出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2、在建项目数据收集 从在建项目的BIM模型提取工程量数据及其相应的项目特征信息,作为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依据,也可作为施工图预算、动态成本监控与管理的依据。因BIM软件模型出量无法直接与现行清单、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相匹配,国内的造价软件服务商正在积极寻求BIM模型软件本土化的途径,实现BIM模型与国标清单规范和各地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有效结合。 (二)数据标准化 从BIM模型获取的造价数据信息庞大凌乱,若直接使用,非常不利于数据信息整理效率和结论的准确性。为了确保工程造价指标数据的质量,首先应该建立同类项目的数据采集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结合BIM建模规则定义数据信息采集规则,实现数据信息自动归类。 在收集工程造价信息时必须考虑项目所处的特定环境,如项目地点、建设时间等,识别项目的特点,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以便针对项目特征等实现不同程度的调用,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先明确项目概况,包括基本资料、面积、合同价、工期、楼面承载力、参与主体等。其次是分部分项造价指标和分部分工程量指标。 1、分部分项造价指标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指标需要细化到分部门项工程,以便于分部门项工程造价的生成,也有助于利用已经手机到的造价数据。同事要对分部分项工程的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详细具体的描述,确保造价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现分部分项工程内容和名称的有效统一,以便高效地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询、分类处理等。将每个项目的造价指标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室内总体及外配套工程、其他工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细分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分部分项特征、建筑面积、造价、单位面积造价、占总造价比例。 2、分部分项工程量指标 工程量指标可用于指导同类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合理性,优化设计方案,另外,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独立的工程量指标可辅以实时更新的价格数据库,为新建项目的快速投资估算打下基础。详细的工程量数据手机主要包括主体结构数量分析和分项数量占比分析。 在BIM模型中,经建模规则定义后的工程构件数量表达与表中各项以“多对一”的方式进行匹配,在BIM平台的应用层面可直接进行工程量数据汇总。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