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I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依据。在飞速发展、讲求多元合作的互联时代,“甲方乙方”、“交图拿钱”的思维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多维度、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如何做好客户服务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CCDI在过去的几年里,建立并完善营销团队、打造平台型企业……从组织架构到战略管理上谋求的一系列实践,让“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可能。他们把工作重心逐渐放到“客户”上来,进一步探索提升客户服务意识和客户管理技术。 记者:您曾经提到了一个——客户,“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把‘客户’这两个字放在嘴边、放在心头、放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客户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工作的重点? 赵晓钧:客户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的本质。 为了实现客户的价值,企业要做很多事情,包括建立相应的内部流程、组织架构和合作机制。而做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客户价值。从一个公司发展变革的角度上来看,它需要不断地完善这一系列的东西,同时,它又需要一些步骤和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当CCDI完成了内部流程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建设之后,我们应当回归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本质上来,并且把这件事提到一个更高的企业运作的重点和关注点上去。这是整个CCDI内部建设的一个必然阶段。所以我们今后会把“客户”定义为工作的重点。 记者:过去的几年中,CCDI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平台型企业,公司有全面的资源力量,并且完成了搭建经营团队、梳理产品线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管理技术将和客户产生哪些关联? 赵晓钧:坦白讲,我们行业是专业服务业,但我们理解的技术,仅是工程技术,孰不知服务也有技术。 举个例子:曾经一个没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非专业客户找到我们,说能不能帮他做一个方案?于是我们的经营人员就带着前期人员去找他谈,这个客户以为是设计师来了,非常兴奋地讲了两个半小时,包括他的理念、他的想法……可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客户的设计师,跟实际做设计的那个人,并不见得是同一个人。我们这拨人听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把客户说的记录下来,回来后用了两分半钟,就把这样一个需求交代给另外一个设计师了。这个设计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方案,然后到客户那里汇报成果,结果客户看了之后完全不满意,甚至很恼火,“我讲了两个半小时,说了那么多东西,你们不但没听,还换了人,一个月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一个像麦肯锡之类的咨询公司身上,他们一定会在前期做足功课,把梳理客户需求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们多数从业人员,并不懂得这一点。在建筑行业里,第一次接触客户的人跟做方案的人,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这不是什么缺点,为什么不能告诉客户呢?如果告诉客户,我们在方案设计之前要见三次面,第一次我们先来一些综合能力强的人,来判断一下,你的需求用公司里的哪支团队来完成会最合适,所以请你给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双方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这是第一次去,把客户的需求带回来,也做一个初步的分析。第二次,派我们选定的设计师,配上一个比较高阶的人,一起去。这时候才让客户去讲两个半小时。在这之后的一周之内,再去一次。这时候哪怕你交出一份非常潦草、非常初步的图纸给到客户都没关系。你就告诉他,我们这次来,就是验证你的需求的。这时候客户反而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你画一个草图他不会觉得你不认真。同时我们再去把他的需求梳理一遍,帮助客户再深挖一下他的需求,那么接下来可能一个星期就搞定了。这样一来,客户的体验就会很不一样。这就是客户管理技术。 方案不由第一次见客户的设计师来完成,并不是什么缺点。合作初期尽可能充分的沟通,本身就是很合理的服务过程。客户服务如果不是这样正向地去做,就很容易造成我们出现过的一些局面——设计师做得很累,客户也极不满意。 所以,服务技术也是要大力推动去学习的。 记者:近几年,CCDI的营销团队组建了大客户事业部、万达事业部、雨润事业部等,公司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来搭建这些部门的?这些动作的意义何在? 赵晓钧:这是我们的一个业务分类。我们为客户承担管理的职责,我们将这种业务定位在一个客户或者是一个客户群体上,使得业务管理所具备的力量跟客户的需求更加匹配。这样一来,我们对客户需求所做出的反应也会更加直接和到位,这是我们前段时间组织结构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也让管理人员关于客户的工作绩效更容易被体现出来。 记者:处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析管理的说法和做法日渐增多,大数据能够为客户服务带来什么帮助呢? 赵晓钧:这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客户管理技术。当我们把管理技术科学化、系统化、知识化之后,对客户的理解就会有更重要的方法和分类。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才能把客户的一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方法,整理成数据,变成我们调整行为、制定决策的信息。因为数据和信息是两个层次的东西,数据只是一堆数字,信息是有指向性的,是有意义的数据。那么,首先要改善的是我们的客户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够提取出足够的数据和信息,让我们来使用。它是提高客户管理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大数据,应该是这么一个道理。 记者:工作中是否有必要让客户融入到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来,带给他更多的参与感? 赵晓钧:是的。融入设计工作的过程是一个理念,我说的这个就是技术了。这个技术是可以被传递的,怎么样融入一个过程呢?第一次和客户见面要说什么?怎么说?怎样去帮助客户梳理他的期望值?一开始,他的期望值可能是:设计师来了,我就把我的想法都讲了。如果我们在刚开始与客户接触的时候,就整理他的期望值,告诉他我们要见三次,可能第二次才由我们对应的设计师来跟他谈。这样一来,我们交付给他的产品就更能与他的期望相吻合,那么相应的客户满意度、客户黏性也就跟着上来了。 记者:在您看来,CCDI的客户服务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步?未来公司战略管理上会有哪些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 赵晓钧:首先,是服务意识的建立。这是一个很长远的动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知道这些年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客户服务意识在不断地提高,确实也有了一些很好的应对行动。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整个的文化背景等等一些因素,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客户服务的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构建一个很好的理念。 第二,我们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架构和体系。也就是说客户服务要进入到我们的业务流程里。这就意味着基于客户的满意程度,我们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具体的岗位责任、足够的激励措施和周密的奖罚制度。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做这些事。 第三,在我们广大的同事中间,还是缺少营造客户满意度的技术和手段。这些技术和手段是科学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掌握的知识。而我们的从业人员,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把它们当作一门学问来理解,导致我们时常好心办错事。所以,我们要加强客户管理技术的建设。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