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中央1号文件到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无不围绕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近几年,我国大力扶持特色小镇建设,这给建筑业带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在行业内引起热烈反响。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这对建筑业来讲无疑是重大利好。
农村基础设施市场空间巨大
《意见》指出,农村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仍比较薄弱,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40%的建制村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0%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这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十三五”时期,仅供水、道路、电力、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3.4万亿元。另有机构测算,未来农村环保市场有待释放。估算每个村的环境治理需要200万—500万元,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按80%的治理面,需要投入超过万亿。
根据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的研究,“十三五”期间,仅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空间接近800亿元。据悉,目前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率仅10%左右,大量未经处理的农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系,成为主要的水污染源。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接近饱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污水治理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短板,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巨大。
为此,近日环保部和财政部发布《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对建筑企业和环保企业来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片“蓝海”。此次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建筑企业来讲无疑是如虎添翼。
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如此庞大的市场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钱从哪儿来?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如何创新发展?对此,《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通过健全分级分类投入体制、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援建等措施,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效机制。
二是完善建设管护机制,通过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机制、加快农村供水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农村电信设施建设向民间资本开放、改进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方式等措施,保障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是健全定价机制,通过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完善输配电价机制、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等措施,激发投资动力和活力。
《意见》还强调,要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投资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PPP模式走进农村基础设施领域
刚刚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方面提出了很多撬动资金的机制和办法,其中之一便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PPP。
今年以来,各地区采用PPP模式建设农村基础项目的中标信息接连不断。近日,福建省制定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两个领域的新建项目须应用PPP模式。
《意见》指出,支持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支持地方政府将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提高收益能力,并建立运营补偿机制,保障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在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保障。
上述《规划》也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形式,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引入竞争机制和以效付费制度,合理确定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价格。
随着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颁布,农业PPP投资将迎来重大机遇,也将进一步助推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发展。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