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快捷通达,精美大气的产业重镇拔地而起,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惠及万家……走进勉县,一幅城乡共荣、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十二五”期间,勉县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建设规划同步、发展同优、服务同质。目前,该县城镇化率达49.5%,被表彰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城乡统筹“一盘棋”
“七山一水二分田”,从地理地貌上讲,作为山区县,勉县并没有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先天优势;作为缓慢型经济发展类型的财政小县,勉县更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当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跑马圈地”、扩张城市规模时,勉县并没有随波逐流,简单化地搞“城区化”、“非农化”,而是潜心做好自己的“功课”:着眼城乡一体,推进产城融合,追求自然和谐,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美城镇。
该县“一张蓝图管到底,不翻烧饼干到底”,坚持规划先行。率先在全市编制了《勉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了10个控制性详细规划、8个专项规划,形成了“一江·线廊、二山·绿景、三片·城区”的总体构架。指导全县18个镇(街道办)、216个村(社区)完成了规划的修编,编制了45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该县财力有限,坚决“不撒胡椒面”,让“碎银子”汇入“资金池”,多渠道筹集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35亿元,实施“畅通、生态、亮化、文体、安居”五大工程。相继建成翠缘路、江滨南路、定军山大道等城市道路38条,县城区市政道路长度达到84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1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三纵五横”的城市路网骨架。建成城市广场11个,总面积9.8万平方米,人均广场面积达到0.61平方米,广场绿化总面积4.6万平方米,广场绿地率达到45%以上。加快“一江两岸”组团亮化、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和天荡山休闲度假区山体亮化工程建设步伐,城区路灯总量达6284盏。
产城融合“一张图”
隆冬时节,在定军山下,汉江江畔,一座气势恢宏、人文厚重、安宁静谧的古镇呼之欲出。
作为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之一——汉中三国文化景区的开篇之作,诸葛古镇项目以三国文化诸葛文化为核心,总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建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预计3月底前正式投入运营。
该县精心培育“精”而“美”、“富”而“康”新型城镇,让新型城镇上接城市圈构筑,下承新农村建设,内生产业新生力,实现协调发展、产城共兴。
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武侯镇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诸葛古镇”一期项目主体完工,城隍庙、财神庙、清真寺等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传统街区风貌改造117户。带动武侯镇去年创旅游收入约8430万元,同比增长40%。全国重点镇周家山镇累计投资6.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吸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家入驻,形成现代农业集聚区和示范区。
如今,一座座产业重镇异军突起,成为勉县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民生改善的新“极点”。
民生共享“一部曲”
临近春节,在新铺镇新铺湾移民搬迁安置点,黄清海正在忙着指挥工人装修新房。“这里水电网全通,抬腿就是集市,出门就有公交车,我们山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黄清海高兴地说。
黄清海原本住在新铺镇七姊妹村,那里山大沟深,生活很不方便。去年,黄海清花了10余万元买了一套移民搬迁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人为核心,勉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面子”,更注重“里子”,将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环境一并统筹,让农民真正有了幸福感。
该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8.1%,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筑牢43万城乡居民健康防线;教育总投入12.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77所、幼儿园24所,“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投资31.39亿元,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179个,18020户、66919名山区群众喜迁新居;18个镇(街道办)油路(或水泥路)通畅率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投资2481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垃圾房及垃圾池114个,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1087米。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