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建筑要有更“高”的追求
5月17日,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孙政才指出,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价值取向和整体精神风貌。标志性建筑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价值追求,决不能“比高炫富”、贪大求洋,关键是要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统一。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性建筑,她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其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一看到它就可以联想到其所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人们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建筑,有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安门、比萨斜塔、东京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代言人”。甚至,他们的声名已经超越过城市。
因为高而成为标志性建筑的,有不少。东京塔是一座是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正式名称为日本电波塔。其高332.6米,比埃菲尔铁塔高出8.6米,1958年10月竣工后,一直为东京第一高建筑物,直至2012年2月东京天空树建成而退居第二位。此外,我国的东方明珠、广州电视塔,也是靠着高度,成为当地的建筑。以高而成名的,还有2010年1月落成的迪拜哈里发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有商住两用功能,也是迪拜阿玛尼酒店所在地。
不断长高的建筑,是人类建筑技术和科技水平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对局限的不断突破。但是,正如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一样,建筑物的高度,是会逐渐“新人笑,旧人哭”的。在技术有了可能的时候,建筑物的高度就变成了财富的炫耀,是很容易成为旧人的。要想成为标志性建筑,不仅要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统一,还要有更多的艺术魅力,历史底蕴和独特价值。上述建筑,除哈里发塔外,几乎都是如此。埃菲尔铁塔的经久传诵,东方明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造型,显然不是单凭高度成就的,更不是简单的高度超跃就能被替代的。
标志性建筑之所以能成为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她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我国的天安门,韩国的崇礼门,新加坡的鱼尾狮塑像,建筑物并不是最高的,甚至连最大的也不是。后来新建的鸟巢、帆船酒店,显然也并非如此,但他们却同样成为了更多人心中的经典,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标志性建筑。高度的造就并不难,但要成就标志性建筑的“高度”,需要花费的,是更多的心思。若不如此,就难免在盲求物理高度的冲动中沦落!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