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从“建造”转向“制造”
5月5日,能投所属经建投远大建筑工业化(PC工厂)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举行,这标志着我省首个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项目落户太原。
在此前召开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节能建筑。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从传统的“建造”房子转向“制造”房子,在绿色发展的今天,装配式建筑格外引人瞩目。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房屋,可以提高房屋建造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房屋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那么,装配式建筑有哪些优点?如何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成为推进建筑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生态、城市、产业结构等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建筑垃圾总量占到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30%至40%,同时在清理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也容易导致二次环境污染。就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建筑模式转型到新型建筑产业化是国内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推广了建筑产业化,就可以大大减少过去现场浇筑方式带来的污染、噪音、浪费以及各种质量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建设效率、节省人力,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
如今,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推进建筑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各方的共同推进下,2015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大概在3500万平方米到4500万平方米之间,近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大概有100多个。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
“搭积木”式建房实现节能环保
在建筑工地,看不到满地的钢筋水泥和建筑垃圾,工人们只要把提前定制生产好的房屋“零件”运到工地,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就能安装成稳固的房屋……这种建房子的方法让不少人耳目一新,最近更是出现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蓝图中。
在国内,建筑产业化时常与“绿色建筑”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它有效地解决了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垃圾生产多等问题,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业“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要求。对部分项目实测数据显示,建筑产业化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相比传统方式可节约80%左右,现场节水、减少砂浆浪费、大幅度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建筑垃圾,在节能、节材、节水和减排方面成效明显。
同时,建筑产业化的方式比起传统建筑手段,在工期、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以100米的建筑为例,采用建筑产业化的施工工期仅为300天,即10个月到12个月就可完成从零到精装修交房,比传统的施工方式节省30%左右的工期。如果是建造别墅,从开始施工到完工控制在15天内,而传统的方式大概是6个月到8个月。
此外,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房屋如果在外墙做保温层,在防火技术方面就较难达到要求,而如果在内墙做保温层又会占用较多的室内空间。通过建筑产业化手段,将保温层做到墙体中间,兼顾了防火安全和节省空间的问题,比传统建筑大概要提高40%-50%左右的节能效率。
那么这种工业化手段建造出来的房子,安全性能是否可靠?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宋伟打消了记者的顾虑。他说,建筑行业有非常严格的产品设计、检查和验收标准,从图纸审核阶段开始,就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传统建筑行业之所以会爆出一些建造质量的问题,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偷工减料、不按照既定标准执行的情况。而产业化的方式则杜绝了这种可能性。因为生产线的机器是严格按照图纸的参数进行生产制造,而且每一件建筑产品的生产来源都是可追溯的,这些特点都确保了产业化的建筑手段比传统的建筑业要更稳定、更标准、更安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产业链合力推进
虽然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建筑面积增长很快,但在全部建筑面积中的占比仅为个位数,相比发达国家高达60%到70%的产业化建筑比重,全面推开“搭积木”式盖房子在我国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装配式建筑虽有种种好处,但放眼全国,这还是一种“小众化”的建筑。在山西,与庞大的建筑市场相比,装配式建筑更是寥寥无几。如何抓住政策利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山西还需要“再添一把火”,在新建项目中给装配式建筑更多机会和“用武之地”。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需要全产业链合力推进,任何一个产业的缺失和薄弱都会影响建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和发展速度。要想真正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政府应营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使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协调。
一方面,要在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安装及验收、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建立建筑产业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出台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导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形成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时,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包括开发、科研、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在内的产业联盟。
作为今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任务八大主题词之一,装配式建筑受到政府和行业关注,各项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各地全面推进;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建筑业增速创下新低……面对“喜忧参半”的现实,装配式建筑的前进之路必然不会一马平川。在新旧发展方式未完成彻底交替之前,“痛并快乐着”或将成为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