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 不负人民
勇做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排头兵
——宜昌“十二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成就回眸
回望“十二五”,我们披星戴月、策马扬鞭,急驰在大城建设的雄关漫道;展望“十三五”,我们将劈波斩浪、皓首穷经,以工匠之心、仁者之智,精工打造绿色智慧、人本宜居的新宜昌。
即将收官的“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宜昌“蛮拼的”五年。这五年,宜昌抢抓黄金战略机遇期,以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为统领,攻坚克难、激昂奋进,推进“人城共进、新旧互动、产城共融、城乡一体”,谱写了一曲大、强、优、美的时代华章。
作为大城建设的主力军,市住建委坚持“四个一流”标准,践行“三维”纲要和后现代理念,创造性地推动实现了理念带动、实干推动、创新驱动的城市建设新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市域城镇化率由47%增加到56.8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03.71平方公里增加到近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长由150公里增加到577.6公里,城区供水普及率由95%增加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5%增加到91%,城市普及率由82%增加到95.6%,绿地率由35%增加到43.5%,绿化覆盖率由40.85%增加到48.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84平方米增加到14.24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由32.23平方米增加到42.65平方米,建筑业年产值由423亿元预计增加到705亿元,建筑业年增加值由95亿元预计增加到186亿元。“十二五”期间,市住建委在项目谋划、项目建设、行业管理、服务民生、城乡统筹、城市整理、夜景灯光、行政执法、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新成绩。截至2015年,宜昌连续六届蝉联省政府设立的城建综合最高奖项——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如今,登临磨基山山顶骋目远眺,至喜长江大桥横跨南北,两岸新城与山水相融,“大、强、优、美”的大城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
然而,筑梦之旅并不轻松。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现代化特大城市如何推进,“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科学内涵如何具体化?市住建委作为大城建设的主力军有自己的答案:大城建设既要有策马扬鞭的激情与速度,更要有谋定后动的战略与定力,还要有无坚不摧的执行力与落实力,并接受时代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
2012年9月,市政府领导挂帅,市住建委抽调得力干将,组建强而精的“大城办”,以谋划新区为核心,以落实项目为重点,全面铺开特大城市建设研究。半年时间,“大城办”连轴转,完成了宜昌新区总体建设方案、实施计划、体制机制建议方案等19个课题,以及173个城建项目的研究和设计,起草重要文稿20多件,直接推动新区建设从概念走向落地,为市委、市政府快速完成大城建设顶层设计发挥了重要参谋作用。
五年来,市住建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编制年度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配置项目业主,强力推动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共有1500个项目列入计划,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涵盖道路桥梁、景观绿化等7大项目类型。建立完善了前期工作倒逼机制和项目研究全过程论证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组织项目实施“回头看”,纠正偏差。
大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市住建委创新项目建设体制机制,一批高效协调的“双业主、三业主”制项目部应运而生,直接组织实施了至喜长江大桥、花溪路、西陵二路、运河整治、磨基山公园、城东公园、职教园、宜昌市一中和夷陵中学新校区及城市整理、夜景灯光等一大批应急性、示范性和技术难度大的重点项目。
为推进宜昌市一中、夷陵中学新校区建设,由市住建委、市建投集团、市教育局及宜昌市一中、夷陵中学等联合成立校建办,多方协作、一体化推进,创新建设体制,摸索出了教育项目建设的宜昌新经验。他们围绕“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绿色生态、科技智能”的建设总目标,先后考察国内10多所名校,高标准定位教改需求,突出前瞻性、实用性和特色化,完成了10个专题研究。从201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至今,27栋单体建筑已全部开工,现有7栋单体建筑已封顶,绿化景观建设同步开展,有望明年9月建成。
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优势,强力推动其他城建项目顺利实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在保质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简化施工许可程序、容缺受理和预审、质量安全监管提前介入、分阶段审查施工图等多种方式创新,促使建设项目提前开工。
狠抓项目控制性节点难点突破,加强项目统筹协调。部分市政道路项目需穿越铁路、高速、电力走廊,协调沟通难度大,行政审批时间周期长。市住建委不等不靠,主动上门沟通,争取和寻求支持,尽量做到审批快、投资省。根据年度城建项目计划,比照时间节点,重点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进行督办,同步会商处理技术难题,助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如今,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近200平方公里,至喜长江大桥、点军大道、峡州大道、江城大道正加速推进、初步建成,“内中外”快速路环网体系的内环基本闭合;新区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取得明显效果,城东片区、东站片区、沙唐石板片区、奥体中心片区、五龙卷桥河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六大水系、八大公园”生态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一座风姿绰约的后现代未来之城,正健步奔来。
宜昌城市的本底或特色是什么?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这是宜昌住建人一直在思考的重大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作了很好的回答和阐释。现如今,从江南到江北,从旧城到新区,“宜昌绿”均显得那么别致。
五年来,市住建委认真践行“绿色决定生死”和后现代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建设山水立体特色生态城市,在城市发展分化洗牌中抢抓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坚持双轮驱动、品质保障,实现大城建设速效兼取。突出新区建设“骨干路网、大型公建、征收安置、生态环境”四个先行原则,实行旧城更新“增加基础设施和开敞空间、减少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两增两减策略,对城市“内中外”快速路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城市整理、夜景灯光、BRT、公园绿地、“三馆一中心”等一批城建项目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了大城建设品质和环境。通过搭建防尘监控处置平台,完善监管工作体系,下大力气推进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工地PM10降至三年多来的最低点。
坚持增绿添景、增量提质,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共计投入75亿元启动了磨基山公园、城东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和运河、柏临河等景观整治工程,形成“六大水系、八大公园”生态格局。目前,我市城区绿地总面积498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1375公顷,绿地率达43.5%,绿化覆盖率达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4平方米。
坚持综合治理、改善生态,大力开展河流水系整治。自2012年开始,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关闭36个排污口,实施污水截留、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灾害治理、违章拆除、景观绿化建设。经过3年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线穿六园”的亲水休闲景观和城市生态廊道,运河常年水质由原来的三类上升为二类。如今,沙河整治即将全面启动,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纳入城市建设计划。
坚持山水相融、特色挖潜,争当城市道路生态建设典范。在城市道路建设上,以“少挖山、慎填水、禁砍树”为理念,以市政工程精细化施工为保证,力争达到依山就势、生态环保、特色相融。例如在江城大道建设上,针对8公里道路沿线布设有150余座高压电塔的现实,依山就势,精心设计,让道路绕线穿杆,不仅节约投资6000余万元,更使得地面生态道路与空中高压走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有曲有直,有高有低,别具韵味,成为“不大挖不大填”的示范工程。
坚持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战略。实施“八大工程”,积极构建建筑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配套产业绿色化发展新格局,推进绿色建筑突破发展,共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61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个,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60个,走在全省前列,绿色建筑已成规模化发展趋势。
如今,大城建设热火朝天、江南江北齐头并进、老城新区协调推进、建设管理同步跟进……一个个绿色发展的生动样本,让各地来宾感受到宜昌的别样风采。
11月16日,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在宜昌召开,宜昌城市建设经验全省推广。“江北山在城中,江南城在山中”,山水相融的大美宜昌令与会代表频频点赞。风满帆扬正远行,绿色发展的东风为宜昌大城建设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任务呈几何式量级增长,对建筑行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近年来,市住建委坚持创新驱动、服务与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型促发展,推动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破解行业监管服务难题。从2009年11月开始建设并于2012年6月正式运行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了市场主体、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的电子档案,覆盖招标投标到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
以诚信为抓手,强力推进“诚信住建”建设。2013年4月发布《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10月重新修订,依托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为所有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并严格执行诚信计分扣分制度。
以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试点城市和住建厅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行五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行业行政执法,严控施工安全质量事故。
以创新的方式、改革的手段,统筹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市住建部门通过与信息化大数据系统、诚信体系建设、市场行为管理、行业转型发展“四个结合”,走出了宜昌的“特色之路”。
以开放的精神改善建筑业市场环境,实施“三大战略”,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实施大包干,鼓励工程质量创先争优,保持全省领先、全国有地位。
创新管理只是市住建委带领行业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此外,市住建委还十分注重发挥行业指导服务功能。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和质量创优,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兼并重组,引进优强企业进入宜昌市场,引导本地企业外拓市场,促进充分竞争、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的作用,围绕行业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实用人才,广泛开展行业培训交流。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审批事项由60多项调减归并为13项,窗口办理事项总时限由法定的235天减少为52天;探索“多渠道受理、多方式选择、多主体审查”的施工图管理新模式,实现提速增效优质服务。“十二五”期间,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市住建行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