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咸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五年的坚持催生了“大咸宁”格局。
展开咸宁地图,“一主城+四城四区”市辖范围城市空间和“一二二五五”市域范围新型城镇化空间框架,共构“大咸宁”。
地图上,市辖范围城市空间错落有致:一主城就是指市中心城区;四城分别是旅游新城、咸嘉临港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职教新城;四区分别是咸宁高新区、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洲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市域范围新型城镇化空间框架泾渭分明:一个中心都市区、两个特色城镇群、两个市域副中心、五个县域城镇群、五条空间发展轴。
五年的坚持也刷新了我市城乡发展数据。至今,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5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12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6%,全市48个镇(不含4个城关镇)12个乡中,推进省级重点中心
镇建设7个,推进省级特色镇建设8个。
中心城市功能提升显活力
外环路、武咸一级公路、咸潘一级公路使市民出行更加畅通便捷。
同时,对重要街道进行了街景设计,实施旧城重点改造,建成了温泉路商贸区、博物馆、中心医院、传媒大厦、青少年宫、市实验中小学、浮山中小等一批民生工程。
五年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500亿元,大大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咸宁先后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宜居县城特色明显添魅力
12日,周六,初冬的暖阳让人精神倍爽。十六潭公园人头攒动,或年轻朋友高谈阔论,或健身老人漫步闲聊,或一家三口亲子娱乐……俨然一幅和谐的冬景图。
十六潭公园位于市主城区中心地带,自2011年,我市开始设计建设,如今已建成一座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康体健身、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既填补了咸宁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园的空白,也标志着城市“绿心”的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区中心建成了一大批像这样的重点项目——
人民广场、潜山森林公园、青龙山公园、嫦娥公园、泉都公园等一批“城市客厅”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成片开发的西外环片高、中档商住区为市民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了新选择;香城大道、泉都大道、十六潭路、南外环路、西
18日一大早,家住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附近的刘大爷跟往常一样,来到办事处门前的绿道上开始慢跑。他高兴地说:“以前办事处门口有门岗,除了办事一般不会来。现在,门岗拆了,围墙拆了,绿化也重新做了,早晚都能来跑跑步。”
原来,赤马港办事处按照赤壁市“拆墙献绿”工作部署,拆掉了原有的围墙和门岗,投入40多万元,重新进行绿化布局,并在后院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供附近居民健身之用。
这是赤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在创建过程中,赤壁大力推进拆墙献绿及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如今的赤壁市城区像一个景区,一幅山水园林城市的画卷铺陈开来。
嘉鱼县投资2亿元建成多功能的文体会展中心,投资4000万元建成三湖连江景观带,投资116万元新建人民大道、官朱路两处小游园,还加大对新修道路、小区、工厂的绿化,县城仿佛都市,灵气十足。
崇阳县斥资30亿,实施以隽水公园为主的“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建成的隽水景观带深度展现了崇阳“一府、一城、一河”的内涵,县城风景优美,生态优良。
通山围绕“建设次中心城市”建设大交通、大城建;通城着力打造湘鄂赣毗邻地区“山水园林边贸城市”;咸安坚持市区一体谋共赢……五年来,我市六个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大手笔、大气魄开展城市建设,带来面貌大变样、人气大增长、经济大发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十二五”末,各县(市、区)城区建成区面积平均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平均达到20万人,基本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结果中也可以窥见。2010年,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6县市区中无1个进入前20强。2014年,我市成功逆袭,咸安区冲进第一类县市区之列。
如今,我市县域发展呈现出一片“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化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繁华景象,成为人们宜居宜业的乐土。
中心镇一体化建设换新颜
“六线贯南北,一湖连长江;新城矗湖岸,精英集梓山。”如此有气魄的语句,描述的是梓山湖新城。
梓山湖新城坐落于咸安区贺胜桥镇,境内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专线、武咸城际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咸快速通道6条干线贯穿南北。乘武咸城铁从温泉城区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了贺胜站。出站,仿佛城内高档商品房的还建点、碧桂园别墅群、宽阔而纵横交错的路网……让人不禁啧啧称赞。
据介绍,梓山湖新城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自2011年开始,经过悉心打造,“三纵四横”路网体系已具雏形,供网、天然气、电网已随道路建设一并到位,配套的三甲医院、五星级度假酒店、多个体育运动公园、中小学等也在全面推进。
贺胜桥镇是我市着力培育发展的中心镇之一。五年来,我市重点抓好武汉城市圈首个城镇化试点“一站一城”贺胜卫星城建设,加快与武汉的“同城”对接,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严格控制管理,实现内联外扩,建成镇级市。
同时,以咸嘉临港新城为载体,建设潘家湾镇、高铁岭镇、陆溪镇、赤壁镇等沿江新型城镇连绵带。对沿江、沿边、沿线的20个重点镇实施扩权强镇,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小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按照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规模3万以上的要求,建成一批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的特色中心镇,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成为经济强镇和县域经济次中心。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0.7平方公里,全市建制镇的道路硬化率达到90%,供水普及率达到98%,排水管道密度达到4.82公里/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16%。
秀美新村越建越靓醉乡愁
“树成荫,花成团,环境美,道路宽,百年旱厕今朝改,革除陋习文明传。政策好,惠民多,百姓富,乐生活,产业发展添动力,美丽乡镇陆溪口……”这是嘉鱼县陆溪镇村民用新诗描绘村庄的喜人变化。
这几年,陆溪镇对全镇8个村和55个自然湾实施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净化、村庄绿化等惠农实事项目,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乡镇、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陆溪镇的变化得益于我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不断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实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工程。
“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是这些工程的有力推动者。五年间,全市916家单位,选派干部2800名,组建了909个工作队,“入万户”、“挖万塘”、“洁万家”、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村村通客车、村村绿化、村村洁化。
同时,我市全力推进扶贫开发,以“1331”帮扶工程为载体,即1名市领导带领3个市直部门通过3年帮扶一个贫困村,普遍建立扶贫攻坚联系点,每年推进60个重点村,五年累计减贫人口达1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49%降低至13.82%。
一大批资金涌向农村,一大批能人回归乡村,广大农村焕发生机。五年间,全市先后有69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咸安区镇刘家桥村荣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等8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市共成功命名49个湖北省“宜居村庄”。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