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攻坚织就惠民“交通网”
“江汉速度”领跑武汉地铁建设
本月底,身披“黄金甲”的地铁3号线将正式通车。届时,3号线将与1号线、2号线、4号线相扣成环,形成武汉地铁“第一环”串联三镇。
在中心城区中,国土面积最小的江汉区,已然是城区中地铁站点密度最高的核心区。今年10月,站点建设难度最高、密度最大的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地铁征收工作,被誉为“江汉速度”。
在每条轨道交通普惠百姓的背后,都凝聚着江汉区全体地铁征收工作人员的汗水和付出。每条轨道交通在江汉段高效有序的推进,都浓缩着这片城中“热土”为大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奋斗和努力。
一年通行一条线路,武汉地铁的建设强度和规模,已经接近北上广,冲刺全国之最,更让世界瞩目。
数不清的盾构机轰隆掘进,密如蛛网的地铁线不断延伸:今年在建地铁9条,运营里程达95公里;明年将达到创历史的14条。
地处城市核心的江汉区,第一个展开双臂,拥抱崭新的“地铁时代”。这片中心城区地域面积最小的“热土”,成为地铁站点密度最高的核心区。
到2017年底,江汉区28.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有5条线的27个站点建成通车,是全市站点密度最高的城区,每平方公里有1个地铁站。
密度越高,居民出行越方便,但也意味着征收难度越大。
轨道交通1号线贯穿武广商圈和繁华的循礼门、江汉路;2号线沿青年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贯穿整个汉口最繁华所在;3号线的则贯穿写字楼和居民楼林立的建设大道和香港路片区;地铁6号线干脆在江汉路“开膛破肚”……
在最繁华的老汉口展开地铁征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难度更是动力。为了让居民的出行愈来愈便利,为了让江汉的城市交通核心枢纽地位愈发巩固,江汉人用“江汉速度”,交给了全市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途径江汉区的轨道交通,共有1、2、3、6、7五条线路。随着1、2号线的建成通车,江汉区对3、6、7号线16个站点的征收工作,从2012年便正式启动。
在区委、区政府眼中,征收不仅是地铁建设的前提,从群众利益上考量,更是一个真心实意惠民利民的温暖工程。借此契机,江汉区拆除了大量存在安全隐患、有损市容的暗房、危房,让百姓安居、乐居。
六渡桥站的征收,是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工作启动之时,正值2013年的三伏天。江汉区建设局30多人的工作队没有办公室,只能设法搬来小桌子小板凳,往巷弄里一摆,既成了,又能当食堂餐桌。
六渡桥商圈,商户密集,寸土寸金,给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调查人员上门时,联系不上住户、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工作人员不急不躁,只是反复地好言相劝,用真情感化对方,用政策解决住户的实际困难。
调查中,不少房间已被用于出租或者空置,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街坊等多种方式查找联系业主。家住清芬路85号的居民王女士,本人在沌口经济开发区生活和工作,房屋出租多年。工作人员通过租户提供的电话联系上王女士后,她借口工作忙无法回来参加调查工作,专班人员亲自坐公交车到沌口,终于取得该户完整的资料。
瑞庆里有不少老旧危房,空中管线密布,居民安全堪忧。位于瑞庆里5号的刘女士家老屋,长期处于空置状态,附近街坊邻里对房东去向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调查组一边通过房管所调查,一边请社区、街坊帮忙打听,终于在崇仁路10号将刘女士找到,取得了准确的资料。
7号线王家墩东站是江汉区27个站点中的最后一站。今年10月8日,随着该站点区域内的第72户居民的顺利签约,江汉区地铁征收任务画上圆满句号,全部提前完成。
9月6日,7号线王家墩东站的征收工作启动,前后仅仅历时32天便顺利收官,成为地铁征收工作最高效的一站。
工作人员介绍,王家墩东站征收区域上的房屋多是房改房,居民老的老,小的小,住户们在挑选新居时更多考虑到家庭的需求而非投资。
针对不同人群,江汉区多方筹集远、中、近的各类型房源,其中有泛海国际这样的高档房源,有都市上园、福星城、博海名居等中档房源,也有青菱城市花园、清水湾等相对偏远地段的房源,满足居民各个层面的诉求。
一对住在7楼的老夫妻,因年事已高,选房时希望免受爬楼之苦,远离马路和噪音。工作人员每天开车带着二老四处看房,多的时候一天跑4处。最后老人选定远离城市中心的青菱城市广场一处小三房,享受清静。
本月即将开通的3号线,是一条连接武汉三镇的纽带型地铁路线。走进位于江汉区的武汉商务区站,如同走进“璀璨星河”——站点一万平方米左右的全部采用喷绘技术,由一块一块的建筑板条拼接形成各式各样的宇宙星空图案,市民进入站点乘车时就能够感受到漫步星空的“浪漫”氛围。
在吊顶的中间,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灯盘。不仅满足了展厅照明,更营造出星球发光体遍布星际的直观感觉,让市民俨然置身苍穹之顶。
与此同时,武汉商务区站5层立体空间,3条线路交会,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枢纽。
该站点不仅能对接已经开通的2号线范湖站、王家墩东站,而且3号线的王家墩中心站、7号线的王家墩东站也在此聚集。在江汉区建设局、武汉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的通力合作下,仅用3个月就完成该区域25.19亩地的征收任务。
通车后的武汉商务区站,5层地下空间将向市民开放,届时将打通地下快速通道供社会车辆通行,还设有智能停车场,方便车主在此停车换乘地铁。
该站的亮相,不仅将超过目前洪山广场和光谷广场的3层地下空间,成为规模最大的换乘枢纽,还将提升城市功能,加速区域发展。
横穿两江四岸,连接武汉三镇,途经菱角湖万达、循礼门、中南等人流量数十万计的新老商圈——这是522路公交每一天每一班的行驶路线。
地铁菱角湖站的建设工作,涉及到522路与60路公交停保场,占地面积约3.13亩、2088.52平方米。
江汉区在加速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明确认识到,地铁时代,公交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关键。交通路网的均匀分布、地铁与公交的互补分流,“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才能最终实现区域交通的纵横“网”。因此,如何解决522路与60路公交停保场的征收问题,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加以完善方案,成为菱角湖站征收工作的重点。
江汉区建设局,克服困难,多方协调,最终达成公交集团要求按照现有规模就近规划或原地还建的要求。
过渡期间,工作人员将新湾二路一处50亩的空置区域提供给公交集团,作为2趟公交的停保场,新建的办公区确保工作环境良好。目前,2趟公交的线路向北延伸5.1公里,增设6个停靠点,既不影响原有乘客的出行,又实现公交线路经济收入的增加。原天门墩站点街面狭窄,大型公汽极易形成堵点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